走基層看備耕 清理苗床積雪 3月中旬,記者在黑龍江省通河縣通河鎮樺樹村、火炬村、永河村水稻大棚小區看到,村民們正在緊張的進行大棚加固和地面平整工作。這3個小區共有110棟水稻大棚,小區內積雪已經清理完畢,大棚的合金骨架已經開始安裝,預計4月5日左右可以播種育苗。全縣共有大棚小區104個,3.27萬棟,清雪工作當前已經完成200餘萬平方米,為及早扣棚提溫、提早育苗創造了有利條件。 依蘭縣道臺橋鎮三安農機合作社48臺/套農機具目前已檢修完只待春耕。胡春風 攝 延壽縣加信鎮全力組織農戶開展清理苗床積雪和扣棚增溫工作,從3月初開始引導農民合理安排農時,搶前抓早進行大棚清雪,以早動爭主動。記者3月17日在加信鎮看到,大部分農戶已完成苗床積雪清理工作,部分農戶已開始苗床扣棚增溫工作,為早育苗創造條件。 在木蘭縣大貴鎮、新民鎮和東興鎮,3處水稻智能浸種催芽基地溫室內配備的調水箱、催芽箱、燃油鍋爐、遮光系統和通風系統等設備已安裝完成。大貴鎮基地可以一次性完成浸種200噸,新民鎮、東興鎮兩鎮基地可一次性完成浸種100噸,3月20日進行了加水運行調試,4月5日啟動浸種催芽工作。這3處水稻智能浸種催芽基地建成後,將為木蘭縣全面實施水稻智能育秧奠定基礎,真正達到讓農民增產增收。 農機具“蓄力” 木蘭縣農資市場銷售火爆,除了購買種子化肥,農民對新型農機具的選購也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多功能苗床覆土機、3馬力新型汽油抽水電泵等一系列種田““新幫手”紛紛在農機具市場亮相,在廠家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農民們基本掌握了新型農機具的操作。 近日,延壽縣農機總站組織各鄉鎮農機監理站40餘名維修人員組成9個小組,深入各鄉鎮村屯免費檢修農用機械,當天檢修農用機械300多臺。去冬今春以來,縣農機總站緊緊抓住冬閑期和春耕前的有利時機,搶前抓早,積極開展農機檢修工作,確保各類農機具以良好的狀態投入春耕生產。 通河縣紅太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最近特別忙碌,他們對農機具進行了全面檢修,為春耕生產做好充分准備。紅太農機合作社自2011年成立以來,共吸納社員100多人,集約土地6000餘畝。目前擁有各類農業機械百餘臺,具備了機耕、育秧、保值、收割等全程服務能力。 尚志農民清理苗床積雪。張強 攝 著眼“規模化” “規模化連片種植,可以節約土地、降低成本、提高產量。”14日,在尚志市河東朝鮮族鄉南興村長道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談起規模化現代農業種植的好處,理事長金長道談興很濃。 金長道告訴記者,以合作社近幾年的種植經驗,規模化後,種植成本可以比以前降低40%。更為重要的,規模種植後,由於統一選購良種,統一使用良法,水稻產量也提昇很多。2009年合作社成立之前,農民單戶種植每畝平均產量只有八九百斤,而去年,合作社畝單產達到了1100斤,今年以10畝一方的方田化改造後產量預計能達到1200斤。 河東鄉副鄉長魏錦勝告訴記者,長道合作社所在的南興村是個朝鮮族村,95%的青壯年村民已轉移到韓國、日本及國內東南沿海省份去,村裡現在都剩些老人和孩子,非常有利於成立合作社實現規模化種植。因此,尚志市今年打算把南興村打造成該市水稻大方田科技示范區。 這個千畝示范區計劃投資500萬元,重點實施大方田改造和渠系改造,並實現全程機械化作業,還將完善抗旱機電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目標是實現“七統一”: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育苗、統一插秧、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整地。據介紹,去年秋天,該村方田改造已完成300多畝,今年春天要改造3000多畝。雪化盡土化透後,方田改造將全面展開。 記者隨後來到南興村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基地,只見高大的浸種催芽溫室內,村支部書記朴淳興正指揮著工人焊接鋼梁。今春氣溫偏低,溫室內的溫度也始終提高不上來,不利於浸種催芽。為了盡早地把溫室溫度提昇上來,朴淳興決定在溫室內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正在焊接的鋼梁,正是第二層薄膜的支架。 朴淳興告訴記者,由於去冬今春雨雪多,給育苗帶來一定困難。現在最當務之急的是設法取苗床土。育苗大棚的積雪要清,取苗床土的地方積雪更要清。氣溫昇上來後,凍土化一層,就鏟下來一層,然後運到育苗大棚內粉細鋪平,在上面播撒發了芽的稻種。建設千畝大方田科技示范區,育苗是關鍵。 在尚志市區到河東鄉的公路兩側,地勢平坦、阡陌縱橫。不遠處,便是松花江的一條重要支流螞蜒河。尚志市今年將把這一帶打造成5.7萬畝水稻示范帶,其以南興、東安、長勝、大星、太陽和北興等6個村為核心區,全面推廣大方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