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9日訊 在目前的哈市公共交通行業中,民營公交佔了“半壁江山”。民營公交曾是哈爾濱公交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承擔哈市公交運輸的主要力量。然而隨著社會發展,民營企業追逐利益的本能和公交的公益性矛盾也日漸突出。公交服務的問題總繞不開民營公交。處理好公共交通公益性和企業效益之間的衝突,理順公交市場的運行管理機制,成為哈市實施“公交優先”戰略、建設“公交都市”的重要內容。

公交服務質量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本報記者 王宗華攝
近日,媒體接到讀者來信,反映民營公交線路發車少、車輛陳舊、乘車擁擠。針對市民反映的各種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市民對民營公交服務不滿
25日18時,記者前往哈市南極街、田地街公交站臺統計公交車運行之間的間隔,發現23路車15分鍾來一趟車,66路前後車間隔達到20分鍾, 201路40分鍾等不到一輛車……經過幾天的調查,記者發現存在問題的公交車多為民營線路。
在紅旗小區公交站臺,記者問一位姓高的大媽坐哪路車?她說自己要坐91路車去往道裡方向。她對記者說,自己每天都要坐公交車,主要坐的就是91路和201路車。她說現在公交車比以前好多了,但有些車還是太慢,等的時間太長,有時等半個多小時等來一輛車,尤其是冬天在外邊站著等車真是遭罪啊。
在201路車的湘江路終點,記者看到路兩旁停滿了公交車。附近百姓告訴記者,這些車幾乎常年停在這裡也不發車。看到記者采訪,車隊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總共有34臺車,由於招不上來司機,目前只有15臺車能正常運行。記者數了一下停在路邊的車,總共有20輛。許多車看上去落滿了灰塵,顯然長時間沒有啟動。一邊是站臺上焦急等候的乘客,一邊是超過半數的車輛閑置“趴窩”,讓人感到蹊蹺。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類閑置的車有可能是“湊數”套取“油補”的。
民營公交將利益擺在首位
1992年進入公交行業的管理人員張銘對記者說,個體和民營企業進入公交行業,對緩解市民“乘車難”有過很大幫助,但其帶來的問題也是非常明顯的。他說當年許多民營公交車常常在一個站臺等很長時間,裝滿了人開始發車,在路上瘋狂急駛,任意變道超車及闖信號燈,完全不顧市民的乘車安全,被稱為“瘋狂老鼠”,這些年隨著公交管理部門管理力度的加大逐步消失,但民營公交車追求經濟利益的動機沒有變。張銘說,公交車一張票一元錢,利潤十分微薄,企業想盈利,那只能從乘客身上算計,少投入、減少發車頻次就不可避免了。
一家民營公交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說:“你以為我們不想搞好服務啊?但企業不盈利就不能生存,企業那麼大投入,那麼多人要吃飯,不考慮成本和效益不行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番話代表了很多民營公交企業的心態,一邊想著利益,一邊又被迫重視公益性——但利益始終擺在首位。
回歸公益步伐呼喚加快
哈市公交管理部門人士告訴記者,民營公交的出現,集中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當時因為國有企業的公交運力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為了解決“乘車難”,出現了個體業者經營的小面包車隊,以及由民營企業投資的“聯運車”。後來“小面包”由於服務質量差退出公交市場。而當時一般跑城郊線路的聯運車規模越來越大,成為今天的民營公交車。
時至今日,公交車不能搞個體經營,不能交給私人經營成為市民和有關主管部門的共識。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幾年隨著“公交都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哈市開始增加國有公交企業的投入,治理民營公交逐利給乘客帶來的困擾。哈市公共汽車總公司從1998年開始對承包出去的公交線路逐步回收,到2002年所有外包線路都已經收回,再次實行“國有經營”。另一家國有公交企業哈市電車公司,從2007年初就開始著手收回對外租賃的線路,目前20條線路已全部收回。
但即使如此,民營公交依然是哈市公交行業的重要力量。據哈市公交管理部門人士介紹,目前哈市公交編碼線路156條,公交車總量達到5105臺。近幾年民營公交車數量有所減少,國有公交數量一直在增長,民營公交依然佔哈市公交車的半數。今後如何整合民營公交企業,建立並完善公交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逐步理順公交市場的運行管理機制,成為擺在交通管理部門面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