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日訊 冥幣攤的銷量少了,鮮花店的生意好了,街頭少見煙熏火燎的燒紙祭祀——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是哈爾濱市清明節前的祭掃高峰。與往年不同的是,由全社會倡導的文明祭祀已漸成風氣。
鮮花祭掃絡繹不絕
3月30日和31日,是清明節前最後一個雙休日,我市進入祭掃高峰期,祭掃市民突破50萬人次。30日上午,記者來到皇山公墓,這裡的停車場爆滿,前來祭掃的人群絡繹不絕。記者注意到,許多市民沒有攜帶燒紙,而是捧著鮮花前來祭祀。還有一些市民同時帶了鮮花和燒紙,但燒紙數量很少。
『我每年清明前都專程來這裡祭祀父母,以前紙牛、紙馬、紙別墅都燒過,祭祀品要裝滿一後備廂,但今年只准備了兩刀燒紙和四束鮮花。』在一家建築公司工作的張秦海說,『燒多了污染空氣,得珍惜哈爾濱的環境了。這些年常去北京談生意,煩透了那裡的霧霾天。在我看來,讓活著的人多呼吸幾口新鮮空氣,也是對逝者的慰藉。』
『司爐工』遇冷
『鉤鉤爐鉤子,十元揣進兜』。清明節前後,在焚燒區幫人燒紙的『司爐工』是賺錢最快的工種。家住道外區東新村的劉慧芬去年乾這行賺了上千元。今年她動員全家齊上陣,自己當『司爐工』,丈夫賣『燒火棍』,本想再發上一筆小財,沒想到失算了。
30日整整一上午,劉慧芬只掙了200元:『今年燒紙的人少了,數量減少得更多,以往常遇到燒百刀紙、燒百包「元寶」的,可今年乾了10天,遇到最多一戶纔燒了8刀紙。打賞也就少了許多。』劉慧芬丈夫的『燒火棍』生意同樣不景氣,10元一根的『燒火棍』降到5元也只賣出了不到10根。
冥幣攤叫苦
『今年的生意很不好。』在道裡區大發市場,幾家冥品攤前顧客稀少,門庭冷落。一位張姓攤販告訴記者,銷售額較往年差很多,今年作為新產品推出的紙iPhone、紙iPad也少人問津。
年近六旬的『大老王』在道外區南平街販賣冥幣已有20餘年,今年他感到乾不下去了。據他介紹,目前每刀燒紙的批發價為12元,利潤在兩角錢左右;零售價為13元,利潤1.2元,加上利潤較高的『元寶』、『百億大鈔票』等祭祀品,以往清明期間批發加零售月盈利最高時可達上萬元。『這都到清明旺季了,纔賺了2000多元。』他說,『明年不打算乾這行了』。
與冥幣攤的『叫苦』形成鮮明對照,這幾天,我市鮮花店生意出奇的好。『每天銷售額都在萬元左右。』淮河路一家鮮花店老板說,『尤其是菊花,快脫銷了。』
『鼎』出好天氣
今年清明祭祀期間,為方便廣大市民文明祭祀,我市在街頭投放了大量祭祀鼎和焚燒桶,大大降低了焚燒冥紙的污染,也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
30日晚,在宣化街和先鋒路交口,記者看到,一些市民正有序地排隊使用祭祀鼎,但在附近的一些小街路口,也有少數市民在街面上焚燒冥紙。
『我覺得寧可排一會兒隊也要用祭祀鼎燒紙,這樣不但讓祭祀顯得莊重,也避免了紙灰滿天飛。』家住南崗區馬端街的劉女士說,『其實,看著燒紙的滾滾濃煙,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明年不打算燒紙了。』
在當地值守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祭祀鼎和焚燒桶的投用讓他們的工作量減少了三分之二。
據環保部門監測,30日和31日,我市空氣質量指數多數維持在40-80之間,空氣質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