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日訊 3月28日清晨,一場陣雪將興凱湖濕地裝扮得尤為壯麗。大片大片的蘆葦、樹林與湖面上空,不時掠過“一字形”、“人字形”甚至雲團般的群鳥,綿延上百公裡;此起彼伏的鳥鳴聲,好像一大家子在聊天說事,讓寂靜了一個冬天的興凱湖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蒼鷺群舞。宋傳軍 攝
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當地群眾愛鳥護鳥意識的日益增強,使興凱湖成為“候鳥的天堂”,由此也促成了每年一度興凱湖國際春季觀鳥節的誕生。
打造鳥類遷徙的“能量驛站”
每年3月中下旬開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還是山寒水瘦,草木凋零,此時一批批到南方越冬的候鳥,已開始了北返的漫長旅行。這些翻山越海、遠道而來的精靈,所到之處,莫不給荒涼的濕地、灰色的原野平添了悅耳的天籟、盎然的生趣。
松阿察河口位於興凱湖國際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內,是興凱湖唯一的出水口。河口水面為春季遷徙鳥類停歇提供了良好的覓食處,興凱湖因此成為亞洲鳥類遷徙最東一線的重要通道,這裡是每年早春鳥類遷徙經停的加油站,興凱湖國際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每年都在松阿察河口進行觀測。據記錄,各種鳥類高峰日遷徙量達6000多只,形成了興凱湖又一道最為獨特而壯觀的萬鳥雲集的自然風景線。
為候鳥投放鮮魚食料。李振宇 攝
候鳥給我們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可有可無的風景——鴻雁傳書的千古佳話,驚弓之鳥的傳神成語,“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的美妙詩詞,“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的溫馨童謠,“布谷布谷,插禾種谷”的農諺……打開記憶的閘門,就不難發現,這些可愛的鳥兒,經過歷代文人墨客的吟詠、村姑農夫的演繹,早已融入到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寄托著人們的情感,溫潤著人們的童年,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成為人類名副其實的老朋友。
它們鍾情這裡的春天,纔從遙遠的國度翩翩飛來,年復一年。而與鳥兒們史詩般的遷徙息息相關的濕地,也是如詩之地,代表著生命的另一種境界。
為了讓候鳥平安順利遷徙,興凱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管護人員付出了大量的艱辛努力。3月20日,有5000多只大雁來到白魚灣鄉長林子村三組,早上5點多鍾,就有管護員開始投食,負責這片區域的管護員張勇起、王鐵華在村路兩端站崗放哨,禁止任何車輛行人從這裡經過,避免驚擾雁群。
每年春天,幾十萬只由日本諸島、朝鮮半島以及長江中下游而來的遷徙鳥路經這裡被“奉為上賓”。為了讓遷徙鳥獲得充足的食物,興凱湖管委會在候鳥到來之前,就准備好大量鳥食,同時,采取多種形式號召社會愛心人士為鳥類捐食,共同為鳥類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他們在候鳥遷徙的集中地進行投食,保證遷徙到興凱湖的候鳥都有充足的食物補充能量,努力把興凱湖打造成為候鳥遷徙的“能量驛站”。
夕陽西下候鳥回歸。周軍 攝
護鳥長效機制成鳥類的“庇護所”
靈動的候鳥,賦予了興凱湖濕地以靈魂。只要鳥兒們撲楞楞地飛起來,你就不會懷疑這個春天的溫暖。
持續月餘的興凱湖國際春季觀鳥節,就是一個愛鳥護鳥季。
3月21日,保護區科研所所長劉化金在白泡子口監測到1.5萬餘只的豆雁、白額雁和小白額雁群。
溫度、風速、風向、天氣、種類、數量、發現鳥類的時間……這些數據一一提供給國際組織機構和國內相關部門。
2012年,興凱湖流域生態保護上昇為國家戰略,這是雞西市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綠色發展戰略後樹立的重要裡程碑。這不僅關乎興凱湖、穆棱河的生態改善,也關乎整個雞西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助於推動雞西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綠色發展。推進資源保護、環境治理、生態科研等,積極從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等爭取大湖湖崗保護專項資金,完成了護岸堅固治理工程。實施了綠化工程,植樹造林5萬株,育苗7萬餘株,固土護坡1千多畝。實施了小湖生態修復工程,放養食草魚苗2.6萬斤;去年,對小湖綠藻重點發生區域潑灑生石灰40噸進行預防,有效遏制綠藻的出現。
保護區現有9個疫源疫病及鳥類遷徙監測點。從2002年始,興凱湖保護區的鳥類遷徙調查工作,成為興凱湖保護區科研所的常規工作之一。2002~2012年,連續開展了11年興凱湖春、夏、秋三季鳥類監測,共記錄遷徙鳥類數量達450萬只;新發現鳥類103種,目前鳥類名錄達238種。國家Ⅰ級有丹頂鶴、白鶴、白頭鶴、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金雕等9種;國家Ⅱ級有鴛鴦、大天鵝、白枕鶴、雪鴞、游隼等37種。其中21種列入國際瀕危紅皮書。

中俄專家聯合觀測候鳥。胡管局 攝
繼續加強野生鳥類棲息地建設,今春,保護區工作人員已在龍王廟核心區為東方白鸛搭建人工巢穴20多個。近兩年來,以這種方式對東方白鸛進行了成功招引,使興凱湖濕地的東方白鸛種群數量不斷上昇,已達96只,成為我國第一大野生東方白鸛棲息繁殖地,保護了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的多樣性和完整性。不斷加強鳥類科研環志工作,近年來,多次在日本、韓國等地發現興凱湖環志鳥類。建立了野生動物救護站和野生動物飼養基地。開展了鳥類救助工作。與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合作,成功救護國家Ⅰ級保護動物金雕2只和白尾海雕1只,並在“愛鳥周”成功放飛。
2010~2012年,興凱湖中俄科研合作體系建立以後,先後開展了四次鳥、魚類聯合調查,調查區域佔中俄保護區面積的60﹪以上,共調查鳥類210多種,鳥類數量達30多萬只。召開了四次鳥、魚類研討會,簽署了《中俄興凱湖國際(跨界)自然保護區鳥類聯合監測會議紀要》。共同修訂興凱湖國際自然保護區鳥、魚類名錄,進行了中?俄興凱湖科研文獻交換,為中俄以後大型科考提供合作基礎。完成了《中?俄興凱湖保護區宣傳畫冊》(中?俄?英文)終稿。完成《中?俄興凱湖自然保護區脊椎動物名錄》修訂稿。建立了中俄興凱湖自然保護區水鳥聯合統一監測平臺。
建立護鳥長效機制,加大鳥類保護力度,興凱湖管委會根據保護區幾年來生態保護新情況、新任務的需要以及鳥類保護的嚴峻形勢,積極組織保護區內的農場、鄉鎮、部隊等社區單位聯合開展鳥類保護執法監督工作,嚴厲打擊春季鳥類遷徙繁衍期間獵捕、毒殺鳥類違法犯罪。同時,在周邊社區發放宣傳單、張貼宣傳標語、擺放流動宣傳牌等,加強社區居民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為形成強大的監督保護能量,廣泛發動群眾參與保護意識,興凱湖管委會還在保護區設立了有獎投訴舉報電話,建立獎勵機制。
給東方白鸛拴環志。胡管局 攝
東北亞最大鳥類繁衍生息的“安樂窩”
在興凱湖湖崗北側有一道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美麗景觀,臨近下湖水邊的高大樹木上,搭滿了數以千計的蒼鷺巢,是東北亞最大的野生蒼鷺園。據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多年統計,每年在這裡出生的小蒼鷺多達數千只。幾乎是同一時間,小蒼鷺破殼出生,一起蹣跚學走,一起翩翩欲飛。每當太陽初昇之時,白鷺出巢覓食,舞姿翩躚,翠綠的枝頭點綴著千點白羽,“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情景令人嘆為觀止。在朝霞的紅色光環映襯下,展現出自然、美妙、和諧、溫馨、浪漫而瑰麗的圖景,而每當夕陽西下,保護區上空萬鳥歸林,一行行白鷺劃著優美的弧線,沐浴著夕陽的餘暉猶如奔赴盛宴,從四面八方返巢。這些都是興凱湖獨有的如詩如畫的自然畫卷。
展翅欲飛、呷呷歡叫,一片片數以千計的野鴨聚居小興凱湖面。方圓17萬公頃的濕地,豐富的食物資源,優良的自然環境,為野鴨的繁殖生存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據統計,每年在興凱湖出生的鴨雛超過10萬只以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興凱湖是最難得的野鴨及眾多鳥類的“樂土”,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當之無愧的東北亞最大的野生鴨類繁殖地。
靜靜的湖面裡,藏著許多珍奇鳥類,人們到此都會睜大眼睛隨時准備“掠景”。濕地觀生態鳥,是游客的一大樂趣。

興凱湖自然保護區博物館對當地的小學生進行鳥類科普教育。李振宇 攝
集觀鳥、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於一體的興凱湖觀鳥平臺,是小興凱湖濕地觀鳥的標志性景觀,其造型似展翅的天鵝,總建築面積3451平方米,廣大游客可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近距離觀賞多種國家珍貴保護鳥類,盡情享受興凱湖優美的自然風光。
這種人與鳥和諧共處的夢,在雞西已經實現:夏天乘船游小興凱湖時,常常遇到這樣的場景。汽笛聲嗚嗚作響,多只紅嘴鷗、銀鷗卻緊跟著船盤旋。揪下一小塊面包,扔在水面上,打頭的鳥兒迅速一個俯衝,就把面包叼在了嘴中,並歡快地鳴叫著。拿出手機,想拍一張照片,它們也似乎看明白了,非常配合地擺了個帥氣的造型。
一位鳥類研究專家說,鳥兒有著自己的語言,一個地方的好,它們也會口口相傳。好的地方,來的鳥就會越來越多。
興凱湖國家級保護區正在努力“變”得更好一些,好讓全世界的鳥兒們都知道,在中國的東北角,有個叫作興凱湖的地方。那裡,可以是它們永遠的家。
記者手記
點亮希望
每年春季,是候鳥回歸的時候。人們滿懷希望,翹首以盼。興凱湖是亞洲鳥類遷徙的一條重要通道,千百年來,一直延續著自然規律。今年的興凱湖觀鳥節,我們又能看到成群結隊的鳥兒在天空飛翔,又能舉起相機,記錄下鳥兒歡快的瞬間,心情特別爽朗。
一位鳥類專家說,候鳥回歸的數量,最能體現出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鳥類,重要的是要保護好鳥類的生存環境,保護好人類現代工業文明中,尚未被開發破壞的生態環境。在雞西,這個掌管著興凱湖生態命運的城市,提出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隨著各種保護自然環境的措施陸續出臺,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興凱湖生態保護上昇為國家戰略,這座城市為之歡呼。對於鳥的愛護,聯合執法打擊獵鳥者、人工築巢播撒食物、鳥類環志等一系列工作正在進行,每一次付出,都是在構築一種希望。
假如有一天,鳥兒改變了遷徙的路線,不再回來,每個人心裡將是空蕩蕩的,生活中總會感到少了一份希望。愛惜鳥類,保護它們生存的環境,是我們現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保護鳥類,就是保護我們的希望。
背景鏈接
2012年3月30日至4月30日,雞西市委市政府主辦首屆“2012黑龍江·雞西興凱湖國際春季觀鳥節”。域外鳥類專家、觀鳥協會、新聞媒體、俄羅斯及國內攝影家雲集興凱湖,欣賞從遠方遷徙回來的鳥群。本次春季觀鳥節主題是候鳥天堂、生態家園、活力雞西。觀鳥節期間舉辦了鳥類科普展、鳥類攝影展、愛鳥宣言簽名活動、鳥類專家現場諮詢研討、興凱湖徒步觀鳥穿越活動等。
今年的候鳥從3月中下旬陸續飛來,為保證遷徙到興凱湖的候鳥能夠補充足夠的能量,今年的觀鳥節活動組首次准備了大量的鳥食進行投放,確保興凱湖成為遷徙候鳥的棲息家園和能量驛站。
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優美,資源獨特,是國際重要濕地、世界候鳥遷徙的大通道。每年都有數十萬只候鳥從千裡之外飛臨這裡“團聚”,使得這裡成為三江平原候鳥遷徙的“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