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民營公交現狀調查:外包線路回歸國營 多方叫好
2013-04-01 14:30: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宗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相關新聞:

  哈市民營公交現狀調查:企業追逐利潤 社會呼喚公益

  黑龍江日報4月1日訊 3月31日,哈市公共汽車總公司購置的34臺宇通牌天然氣普通型豪華公交車,全部投入到公交74路上。這成為民營公交轉為國有經營服務提昇的一個生動注腳。

102路經營權收回後購置的新型混合動力車。

  截至今年3月初,哈市兩大國有公共汽車將曾經單車承包和租賃出去的線路全部收回。這些車輛和線路經歷多年的私人經營方式之後,終於回歸到公共事業國有經營的道路。民營公交轉為國有經營給市民和公交企業帶來哪些變化?記者日前進行了采訪。

  乘客舒適司機開心

  3月31日7時許,記者在道裡區尚志大街站臺乘上一路102路公交車。到了新陽路站臺,上來幾位年紀大的老年乘客。一位老大娘說,這車可真新、真乾淨。另一位說:“要是公交車都這樣可就好了。”

  在終點站母親廣場,記者看到一輛輛新車陸續進站,又相繼出發。正在刷車的吳虹江師傅十分認真,用長把刷子將車側面和玻璃上的泥土刷下來。他對記者說:“自從開上新車後,大家伙兒心裡非常高興,這可是價值將近百萬的‘豪車’啊!不用掛檔,不用踩離合,非常省勁兒,要像自己的車那樣心疼愛護。”

  吳虹江師傅在102車隊已經乾了6年多,線路租給民營企業後剛開始車還不錯,但到了後來幾乎所有的車都常出故障。司機自己隨身都帶著工具,一般的毛病自己修一下能開就開,要是大的故障就得上修配廠。他說,今年1月份有一次他開的車壞在友誼路上,早上7點多出的車,一直到晚上8點纔修好,“那天特別冷,可把我凍壞了!一天就跑了一趟,掙了24塊錢。”

  像102路車一樣,隸屬於哈市公共汽車和電車公司的數十條線路的公交車,在經過承包、租賃的經營方式後,由於常出現罔顧公益的問題,終於回歸國有經營之路。

  國有外包線路全部收回

  哈市公交管理處相關人員告訴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於政府財力有限,投入不足,哈市公交行業參照其它企業改制模式,實行承包、租賃等經營方式。哈市公共汽車總公司實行的是“單車承包”,將車輛包給個人經營。而哈市電車公司則把線路租賃給社會上民營企業經營。這些經營方式作為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為哈市公交發展起到了積極補充作用,但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卻給哈市公交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記者了解到,哈市公共汽車總公司於1998年開始,對承包出去的公交線路逐步回收,到2002年所有外包線路都已經收回,再次實行“國有經營”。而哈市公共電車公司從2007年初開始著手對線路收回,截至今年3月租賃出去的20多條線路已全部收回。

  哈市交通管理部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年公交車輛承包出去或線路租賃出去,有過好處,但也付出了代價。像101、102和103等線路,經過的都是繁華路段和哈市風景名勝,乘客量非常大,到了後期車就破得不像樣子。民營企業總是要“精打細算”的,後期基本上不投入。乘客坐著難受,而且安全隱患不斷,近幾年這幾個線路多次出現火災事故。所以政府管理部門下了決心,投入很大財力把還差一年到期的線路收回來。

  管理方式為之一新

  近日記者乘坐新收回的幾條公交線路發現,這些線路收回後從管理到服務都有了明顯變化。103車隊隊長陳金良對記者說,換新車後,公司按照公交車的性質經營管理,給乘客帶來的服務不一樣了,車隊工作人員的精神面貌也徹底變了。

  102車隊的吳虹江師傅對記者說,過去民營企業車少人少,企業投入不足,就在司機和乘客身上算計。司機乾活兒為了多跑“圈兒”,有的司機寧可空車去追前車;司機到了終點連上廁所的時間也沒有,常常是跑著去方便完了馬上發車。現在車隊考核更注重車輛安全運送乘客,要求車輛依次出發,不能超越前車,也不能人為等客。

  102車隊潘隊長給記者拿出車隊的管理考核表,他說現在車隊目前有25臺車,但由於車況好、車容量大,至少比過去私人公司時30臺車運送旅客數量的兩倍還多。他說過去雖然私人企業名義上有30臺車,但由於車輛老化故障率高,真正能運營的車也就七八臺左右,乘客坐車一等半小時甚至一小時是常有的事兒。而現在他們要求發車保證在5分鍾左右,正常交通條件下站臺上等車乘客不能超過十分鍾。司機方面,只要他們達到正常工作量,每月工資三千多元沒問題。公司對於他們關懷很到位,一日三餐要保證質量,早餐有雞蛋,晚餐有牛奶,還有其他很多福利。57歲的吳師傅說,在公交行業乾了這麼多年,纔趕上好時候。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