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又到清明時 文明祭掃傳遞正能量
2013-04-02 10:38:5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天池 盧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4月2日訊 隨著清明節日漸臨近,哈市多部門再次發出文明祭祀倡議,用文明、綠色的方式祭祀故人,少燒紙甚至不燒紙,一些社區的居民和志願者主動參與到形式多樣的文明祭祀活動當中。文明祭祀蔚然成風。

  香坊區紅旗社區舉行“放飛思念憶故人”文明祭祀活動。 吳昌林 李天池 攝

  文明祭掃傳遞正能量

  連日來,在哈市各個街道辦事處、社區、志願者和市民等在內的團體和個人采用多種方式進行環保祭掃,希望通過“微力量”喚起大眾的環保意識。道外區民強街道辦事處濱河社區舉辦“獻一束鮮花,送一份思念”公祭活動。南崗區大成街道辦事處建工社區發起了“黃絲帶”祭祀倡議,將絲帶系在社區庭院的樹枝上,用來祈福並寄托對故人的哀思;香坊區紅旗社區則舉行了“放飛思念憶故人”文明祭祀活動,居民或選擇在追思牆上粘貼寫有對親人思念之情話語的卡片,或將卡片放入氣球內,隨後將氣球放飛到空中,以此寄托思念之情。

  南崗區燎原街道辦事處文化家園社區裡,近百名大學生自發建立了“追憶親人,零碳祭祀”微信群。他們在群裡上傳自己和已故親人的照片,講述曾經的感人故事。一名大學生對記者說:“清明節快到了,因為學業無法回家祭奠親人,在這個群裡能看到同學們對逝去親人的追憶,使我也找回了很多曾經的記憶,傷懷感動之餘,我也通過微信講講親人的故事,和故去的親人說說話,很有意義。我希望大家都能夠過這樣一個低碳、零碳的清明節。”南崗區花園街社區則舉行了清明網上祭掃活動,吸引了許多居民參加,打開網頁,輕點鼠標,就可完成祭掃。

  采訪中,哈市很多年輕人都紛紛“力挺”文明祭掃。“80”後的市民小馬告訴記者,傳統的祭祀方法早就應該改變了。

  “低碳”祭掃漸成趨勢

  3月31日,記者在皇山公墓看到,與往年清一色焚燒冥錢、冥紙不同,很多祭掃的市民只拿鮮花前來祭奠。手拿鮮花的市民鄭女士說:“現在都倡導‘綠色祭奠’,我也不打算燒紙了,太污染環境。菊花有思念親人的寓意,清明到先人墓前獻一束菊花,更能表達思念的心情,比燒紙更有價值。”

  而在哈平路殯儀館,天堂信箱、音樂祭悼等新型時尚的悼念方式,也吸引了大批祭掃市民。在“天堂信箱”展板上,記者看到無論是朴素的文字,還是稚嫩的話語,句句都是對親人的懷念。見到市民馬先生時,他手裡正拿著剛剛申領的清明節祭思卡,琢磨著自己該寫些什麼,他說,燒紙是一種心情,寫“信”又是一種心情,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更好的表達現在的心情。據統計,雙休日兩天裡,天堂信箱收到祭思卡2萬多份,有270多人次選擇了音樂祭悼方式,均比往年增長三分之一左右。皇山公墓管理中心負責人說,近年來,選擇鮮花祭掃等文明祭掃方式的市民,正在逐漸增多。

  此外,哈市如城管、民政等相關部門也紛紛為“文明祭掃”搭建平臺。哈市城管辦公布了主城區禁止焚燒、銷售冥紙冥幣的114條街路和22個區域;為杜絕市民在道路兩邊隨意燒紙,給環衛工人減負,哈市南崗區城管部門等還在十字路口擺放了焚燒鼎。道裡區在全區中小學校組織“領巾獻英靈,鮮花慰忠魂”等主題教育活動,把學生的清明節民俗教育由校內拓展延伸到家庭;道外區各街道辦事處和社區的1000餘名志願者深入居民家中,入戶宣傳文明祭掃。

  傳統祭祀生意冷清

  在去往皇山公墓路上,沿途有很多銷售冥紙冥幣的攤位,每年清明生意都異常火爆,然而今年很多攤主都紛紛表示:“生意難做了!”一位萬姓攤主說:“以往清明節期間批發加零售月盈利最高時可達上萬元,但是今年進入旺季後,纔勉強賺了近千元。10元一根的‘燒火棍’降了一倍的價格,卻也賣不到10根。”不僅是銷售冥紙冥幣的攤位叫苦,一些幫人燒紙的“司爐工”也紛紛遇冷。在皇上公墓的焚燒區,一位幫人燒紙的司爐工劉女士說:“今年燒紙的人明顯少了,打賞的也就更少了,本想打算發一筆小財,就目前這情形,好像是不太可能了。”

  焚燒冥紙冥幣現象的減少,不僅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工作強度,更降低了城市環境污染,據環保部門監測,周末的兩天裡,哈市空氣質量始終維持在40—80之間,空氣質量良好。

  省社科院董鴻揚呼吁,市民應從己做起,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應該大力提倡文明祭掃,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悼念親人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鮮花祭掃、植樹祭掃、網上祭掃等等。而最重要的祭奠方式還是內心深處的追憶和思念。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