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訊 4月1日,是一代巨星張國榮逝世10周年紀念日。記者從市第一專科醫院獲悉,春季是抑郁癥的高發期,受“寒春”、假期間隔過長等因素影響,3月份哈市抑郁癥患者門診量較2月增長20%。
“春來晚”致今春抑郁癥高發
記者從市第一專科醫院抑郁癥科了解到,該科共有床位30張,已收治入院67名抑郁癥患者。3月31日,該院門診接待抑郁癥患者近百人。
市第一專科醫院院長張聰沛說,相對於其他季節,春天本就是“心病”問題的爆發期。這是因為春季日照和氣溫變化較大,影響人體代謝,大腦對外界刺激也比較敏感,易發生情緒波動。
今年我市春季受氣溫影響較往年“延後”。推遲的“春暖花開”影響大腦分泌激素,使人容易出現失眠癥狀和焦慮情緒。此外,春節長假後,人們連續處於工作狀態,無法通過小長假釋放壓力,也是影響今春抑郁癥高發的原因之一。
職業人群成抑郁癥“主力”
“媳婦,我對不住你。你跟著我沒享啥福,也沒住上大房子。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我卻不能陪在你身邊……”因單位工作繁忙,領導沒給“產假”,34歲的男經理小劉自覺無法面對即將臨盆的妻子,寫下了這封“訣別信”。
記者了解到,過去我市抑郁癥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近幾年公務員、公司職員等職業人群和學生卻逐漸成了“主力”。
張聰沛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職業人群和學生的壓力、危機意識越來越重。伴隨家庭結構變化、人情淡薄,這兩類人的可傾訴對象減少。在繁重的工作壓力和學業面前,心理防線極易被“最後一根稻草”的情緒波動攻破,出現抑郁甚至自殘行為。
“休假療法”釋壓效果最好
“我就盼著清明小長假快點來。每年大、小長假一過,抑郁癥患者都明顯見少。”張聰沛告訴記者,造成中青年人群抑郁癥的主要原因是壓力,最好的釋壓方法就是休假。
張聰沛認為,防治抑郁癥既要個人學會調整情緒、釋壓,也需要社會關愛來調節。抑郁癥患者的先兆期表現為煩躁、焦慮,在當事人壓力大的背景下,社會支持系統(領導、朋友、同事、家人)應當警覺,可以通過春游等集體活動來協助當事人減壓;可以把小長假作為“精神備餐”,進行預期先導——即引導當事人提前做出休假心理准備,來疏解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