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3日訊 近日,記者走訪哈市多家墓地發現,受“入土為安”思想和墓地資源局限影響,六年時間裡,冰城墓地價格連翻兩番,突破了萬元大關。清明將至,祭奠親人的市民絡繹不絕,墓地漲價也成為人們熱議話題。彼此交談之間,市民感嘆,在房價日益高漲的情況下,墓地價格上漲速度遠超房價。
環境大小相似墓地
六年價格翻兩番
哈市市民程先生一家人近日商量著將其母親安葬在位於五常市的松鶴軒陵園。詢問價格時,程先生愣了,雙人墓19800元起,根據位置不同,價格在23800元-41800元不等。“2007年我在這裡給祖父母買了一處背山環水70cm×120cm的雙人墓纔8000多塊錢,還終身免管理費。現在同樣大小、環境相似的墓地居然最低要24800元,而且也只免20年的管理費。如果再加上墓碑、穴位、設施費、管理費、雜費及碑文刻字的費用,每塊墓地最低價將近30000元。墓地價格六年翻了兩番,比房價漲得都快”,程先生說。
隨後,記者諮詢了哈市其他公墓和墓園的價格。其中臥龍崗陵園墓地最低價格為14300元,最貴的高達138000元。皇山公墓也同樣,據該公墓管理人員介紹,兩年時間裡,該公墓墓地價格就上漲了20%-30%,其中低檔墓地漲幅較快,從8500元漲到了12500元。
墓葬供需失衡
墓地價格漲幅超房價
數據顯示,2008年哈市商品住房平均銷售價格每平方米3615元,截至2012年10月,哈爾濱商品房均價每平方米6038元,商品房漲幅167%。而從2008年的8000元到今年的24800元,短短六年時間,一平方米大小的雙人墓地漲幅就達到了310%,遠遠超過房價。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墓地價格攀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清明節的臨近,前來為先人買墓的市民絡繹不絕。據墓園銷售人員介紹,墓地價格之所以持續走高,供需失衡是主要原因,墓葬土地緊缺。按照國家殯葬改革的要求,公墓只是殯葬改革的過渡形式,目前國家已不再批准墓地建設用地。與此相對,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每年死亡人口將逐漸增加,對墓葬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按傳統習慣購買墓地安葬親人是大多數市民的心態,所以在現行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墓葬供求矛盾將越來越大,墓地價格很難有明顯下降。
推行“綠色殯葬”
墓葬不是最好選擇
其實墓葬並不是唯一選擇,骨灰寄存和花葬、樹葬、草坪葬等方式都可選擇。記者從哈市民政部門了解到,目前哈市每年火化遺體約25000具,按目前規定1畝土地建300座墓穴計算,要佔用80多畝土地。而這些墓地經過三代人循環後,部分墓位會荒廢,可以得到重新的循環使用。也就是說幾萬甚至幾十萬購買的墓地只能使用三代人的時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從2009年起,哈市就推行了海葬,近幾年接受這種方式的市民越來越多。哈市每年都舉行兩次海葬儀式。據哈市殯葬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哈市目前海葬費用為3000元,含兩位參加海葬儀式家屬的費用,此外每增加一人加收600元;代撒骨灰業務收費為800元。這些費用包括哈爾濱大連兩地交通、出海乘船、鮮花和早餐等。同時,哈市今年將加速推行公益性公墓建設並提出要逐步推行“綠色殯葬”,推行骨灰寄存和花葬、樹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倡導骨灰深埋、江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