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齊市吹響除澇保種備春耕號角 各地紛紛采取應對措施
2013-04-03 09:07:00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3日訊 早春四月,鶴城大地依然被白茫茫的大雪所覆蓋,近五十年難遇的低溫天氣一直徘徊不去。除澇保種備春耕行動,讓農業專家、氣象學者紛紛獻計獻策,抵抗低溫不利條件的同時,我市也吹響了備春耕的號角。

  一路驅車,看到的是農民們在備春耕中焦慮的神情和急切的眼神:入冬以來33場大雪讓訥河地溫始終難以回昇、冰加雪的現狀讓甘南土地始終處於冰凍層、積雪融化後形成嚴重的泥濘局面讓依安百姓只能望地興嘆……選種、選肥讓農民們產生了迷茫,難以掌控的積溫,選擇哪種作物成為了農民們討論的焦點,無論是在合作社裡,還是在水稻催芽大棚裡,農民始終關注的還是如何唱好開年第一部大戲——備春耕。

  記者為了掌握第一手數據資料,先後深入各縣(市)區走訪,並根據今春雪多的自然因素,諮詢了市氣象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去年入冬至今年2月28日以來,全市降水量45毫米,比歷史同期偏多200%。而備耕的關鍵時期,3月份卻突降大雪,到3月底,全市平均降水量14.2毫米,比歷史同期偏多109%,截至4月1日,全市平均積雪深度達11厘米,而往年這個季節積雪已大部分融化,造成了五十年難遇的低溫氣候和難以耕種的局面。

  盡管春澇形勢嚴峻,除澇保種任務艱巨、適時早種難度大,但全市備春耕生產依然井然有序開展著。記者在走訪時看到,全市各地無論是鄉間小路還是農資市場內,一輛輛滿載化肥、種子的農用車輛往返穿梭,農民或是砍價或是裝車,好一派忙碌的景象。“雪再大也不怕,先把生產物資備足,等到春播時纔能全力以赴應對。”正在忙著將化肥裝車的訥河市農民王純生笑著對記者說。

  面對著利與弊,記者在市農委了解到,從有利條件看,我市十年九旱,年年春耕都面臨著嚴重的乾旱,而今年土壤?情好於歷年,對南部縣區大田播種有利。從不利條件看,去年秋季連續降雨,給秋整地帶來影響,封凍時土壤含水量過高,並且今冬降雪多、積雪厚,北部縣區如果不采取相應措施大田播種可能會受影響,最關鍵的是全市水稻清雪扣棚工作難度大。

  由於秋雨大、冬雪多,自去年入冬以來,市農業部門相繼組織多支工作組深入鎮、村進行查看,並針對今春農業生產形勢,指導農民科學抗災保種。專家一致認為,旱田播種要做好春季抗澇准備,尤其要注意清雪和排水兩項工作,采取多種手段清除田間過多積雪,通過精細整地千方百計保住?情。選種應適當,絕不可種植越區品種,可選擇退半個積溫帶品種,確保作物安全成熟,已購買的晚熟品種要盡量串種。要堅持適時播種,力爭播在高產期,但不可冒進提早播種。大力提倡采取種子包衣技術防止粉種,也可采取催小芽包衣,提高播種質量,做到先崗地、後窪地、先壤土、後粘土,播後鎮壓等。

  水田春播要做到早清雪、早扣棚、早催芽、早播種、早整地、早泡田、早施肥、早插秧。棚內積雪要盡量清出,苗床積水的可挖坑或在棚四周挖溝排水降濕,確實積水較多,可考慮易地育苗;同時要強化通風煉苗等管理措施,防止因濕度大引起青、立枯病發生。積極推廣采用智能化催芽技術,利用好國家投資建設的大中型智能化浸種催芽車間,創造條件廣泛引進推廣小型簡易智能浸種催芽機,擴大智能浸種催芽應用面積。千方百計抓住農時,當氣溫穩定通過5—6℃、置床溫度超過12℃時及時播種育苗。插秧密度不要過稀,要達到不少於25穴/㎡和基本苗3株/穴,依靠群體促進正常成熟和高產穩產。

  土壤濕度大易發生病蟲害。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建議,要預防作物病害發生,特別是玉米螟將、水稻稻瘟病和馬鈴薯早、晚疫病及玉米大斑病等。要合理輪作,有效避免除草劑殘留藥害發生;加強苗床管理,確保水稻苗期安全;杜絕白籽下地,有效控制地下害蟲和苗期病蟲害;嚴防封閉除草劑藥害發生。

  面對今年春耕生產新形勢,全市各地已紛紛采取應對措施,把保春種作為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組織機械加快融雪散?和耕地化凍,全力推進備耕生產各項工作落實。截至3月末,種子、化肥、柴油等各項物資貨源充足。春耕資金已籌集79.4億元,佔需求的93.4%;全市春耕需要種子20.9萬噸,農民已購進12.7萬噸,自備種子6.9萬噸,已購進和自備佔總需的93.8%。農民現已購進化肥71.4萬噸、農藥3603.2噸、農膜8656.5噸,佔需求的85%、74%和89%。柴油已下擺11.4萬噸,佔需求的70.7%。農機具檢修提前完成,共檢修拖拉機19萬臺,配套農具32萬臺,全部達到待作業狀態。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