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多模式推進城鎮化建設
2013-04-03 09:16:1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戚泥蓮 樊金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4月3日訊 道外區團結鎮的國家級小城鎮試點農民安置區40多棟樓投用,1300多戶農民回遷新居,現代小城鎮初具規模;阿城區阿什河街完成了2村8屯的撤並,配套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推進了城鄉結合部城市化;呼蘭區裕田村對13個自然屯集中改造,實現了改善居住條件與集約利用土地雙贏……目前,具有哈爾濱特色的城鎮化推進模式已然形成。在2日召開的哈爾濱市委推進農村城鎮化建設座談會上,哈爾濱市對推進城鎮化進一步進行部署,提出把推進城鎮化作為今年乃至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工作的主題。

  據悉,針對大城市、大農村二元結構特點,哈爾濱市以點面結合、重點突破的方式量力而行地推動城鎮化。在體制設計上,哈爾濱把推進八區城鎮化工作的牽頭部門確定在建委,把推進農村城鎮化的牽頭部門確定在農委。目前,全市各地把城鎮化作為加快本地區發展、切實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根據各自的區位特征、資源稟賦、發展階段、農民意願等實際情況,探索了一批推進城鎮化的模式。依蘭達連河、雙城新興等地通過支柱產業帶動,形成產業帶動模式;延壽縣玉河鄉依托長壽山旅游資源帶動周邊城鎮化,形成旅游帶動模式;賓縣友聯村通過拍攝《鄉村愛情》帶動城鎮化,形成文化支橕模式;阿城區與農墾建三江分局、巴彥興隆鎮與興隆林業局,通過政府與農墾、森工合作,形成場鎮共建、局鎮共建模式;五常通過建設重點中學帶動周邊發展,探索出公共基礎設施帶動模式。

  據悉,為進一步推進城鎮化,哈爾濱市將堅持規劃先行,注重各項規劃和政策的銜接配套,做好頂層設計。各地將培育發展優勢產業,推動產業向園區集中,通過產業的集聚、就業的增多,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各縣(市)城關鎮和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鎮,將突出地域特色,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就近吸引更多農民聚集。培養一批村企共建、社村共建、整村新建、舊村翻建、集體領建的新農村建設典型,打造新型農民社區,就地集中安置農民。在產業發展、土地利用、城鎮體系、公共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方面,將圍繞推進城鎮化的總體設計做出單項規劃,並實現有效銜接;在戶籍、社保、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方面,將根據推進城鎮化的整體安排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注重公共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發展,以重點開發的農村地區為突破口,統籌公共資源配置,加快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信息等要素向農村流動,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擺布;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加強建設和管理,逐步實現城鄉市政基礎設施共建共管、城鄉同價;不斷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共享水平,將城市公交線路、供水、燃氣、供熱網絡和污水、垃圾處理網絡,逐步向周邊延伸,最大限度實現城鄉共享;建立農村基礎設施管理的長效機制,逐步將新型農民居住社區公共基礎設施運行、養護等費用納入公共財政覆蓋范圍,實現城鄉市政管理一體化。

  哈爾濱市堅持『三化』同進,注重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通過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多上勞動密集型、加工型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吸附更多的農村勞動力,為他們安心在城鎮生活解除後顧之懮。同時,注重以合作化的形式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大力推動土地集中,各區、縣(市)將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有序流轉。在此基礎上,依托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其它經濟實體推進土地規模經營。鼓勵和扶持城鎮工商企業等各類組織或個人投資土地規模經營,鼓勵多種形式投資發展土地規模經營。

  哈爾濱市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按照客觀規律和絕大多數農民意願開展工作。在土地流轉、宅基地整治、征佔地補償、集中居住和配套建設、落戶條件等方面,更多地考慮農民的切身利益。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乾部的示范帶頭作用,特別注重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的培養和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