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農展館規劃效果圖。
黑龍江日報4月3日訊 今年道外區將以項目建設為牽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深入實施“老城復興、新區崛起”戰略,大力推進商貿集群化、旅游產業化、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全面加快富民強區進程。
老城改造提速展城市新容顏
道外區將以“生態優先、特色彰顯、服務提檔、形象昇級”為目標,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昇城區建管水平,增強老城發展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實施重點區域改造,對三馬地區南部片區、航運家屬樓等棚戶區建設和北崗內澇社區整體搬遷。加快推進太平橋、二商店周邊等區域整體改造,恢復東部傳統商圈和道外江畔風貌。實施紅旗大街等6條街路打通工程,全面提昇城市交通路網通行能力。完善靖宇步行街規劃,恢復靖宇街百年老街面貌。實施八區體育場綜合改造,打造以東昇江畔、寶宇天邑、榮耀上城、中財雅典城為集中區的高端現代城市綜合區。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對樺樹街、哈東站廣場、維也納廣場進行全面修復,打造地鐵景觀經濟帶和城區形象展示區。加快生態城區建設,改造200個居民庭院,新建特色景觀街路7條,新植樹木11萬株,綠化彩化8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22.58%。加大對公園、學校、廣場等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重點對瑪克威商廈、南極批發市場、太平橋地區等專業市場、物流園區、商業集中區進行執法管控,使佔道經營、亂停亂放、環境衛生髒亂差等現象得到有效治理。
新區開發推進建區域新優勢
道外區深入謀劃東部地區發展思路,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加快推進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和重點領域建設,確保哈東新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加快編制哈東新區的總體規劃、核心起步區的控詳規劃,推進實施已批准的各項子規劃,逐步整合遷移不符合新區發展定位的產業和項目,進一步優化新區發展空間。積極推進新區重點項目建設,加快以長江路為軸心區域的開發改造,推動核心起步區早見形象。加快推進哈爾濱華南城項目建設,力爭一期3個交易廣場、3個精品區建成投入使用,啟動對俄貿易加工中心、會展中心和奧特萊斯商廈等子項目建設,實現固定資產投資80億元。抓緊啟動新區創業發展服務中心和配套工程項目,加快主體工程建設,打造核心起步區地標性建築,形成輻射帶動作用。完善新區配套功能,積極推進以天恆大街為軸心的團結鎮老鎮區和以長江路為軸心的團結鎮新鎮區建設,啟動老鎮區商住園區一期B區、商住園區二期和新鎮區共計26萬平方米的農民安置區項目建設。全面實施新區供排水、供暖、天然氣、電力、通訊等配套設施建設,啟動投資1.2億元的團結污水處理廠和投資2.6億元的新鎮區熱源廠項目。完善東部路網格局,積極推進黃家崴子路、郭地方路等道路打通和昇級改造工程,加快構建東部地區“五縱六橫”的路網格局。
產業項目提檔 激發經濟新活力
今年道外區將全力提昇傳統流通業,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業,促進商貿業和物流業互動發展。按照“城郊大市場、城內大商場、城中特色街”的格局,引入十裡河燈飾城等新項目,重點建設總投資10億元的禧龍國際家居博覽中心。加快推進中順汽車園區、哈爾濱煙草物流配送中心、旭航偉業汽車集群園區、潤豐汽車物流配送中心等項目,形成東部地區環形產業帶。打造特色旅游項目,深度開發金沙灘濕地,對50家休閑垂釣點進行提檔昇級,打造全省最大生態垂釣觀光園區和全市濕地游“第一黃金江岸”。加快天恆山風景區開發改造,啟動實施天恆山南天門道路景觀配套設施建設,促進全區旅游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大力推動傳統工業轉型昇級,培育壯大北車哈軌、亞泰哈水、金武石化等龍頭企業。加快啟動永源經濟園區和華南城配套加工園區建設,打造新型工業、食品加工和機械制造基地,搭建招商引資平臺和工業項目落地載體。加快農業大項目建設,全面啟動黑龍江國家級農業示范園區農業科技館、“引江入園”和大型農業采摘園等功能區建設;加快實施天通農業循環經濟、大莊園農牧業旅游觀光、民主鄉松花灣旅游綜合體、頂大食品、味丹蔬菜加工、巨源七星島、團結鎮紅利生態環保養殖園區等大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農夫生態園、萬畝露地蔬菜園區、萬頭生豬養殖基地等重點項目加快建成。
實施惠民工程 提昇幸福指數
道外區重點推進20項惠民行動,總投入資金7.5億元。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新建校捨2所,新改擴建幼兒園2所。構建開放性職業教育辦學平臺,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大力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積極啟動文化宮建設,新建文化中心2個、文化活動室18個。全面發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打造城區“十五分鍾健身圈”,安裝健身路徑50件,建設社區、廣場、公園等晨晚練活動點5個。推進社區建設,新建千米以上中心社區2個,農村示范社區10個,星級社區10個。
大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就業扶持力度,新增城鎮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2.4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繼續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努力實現應保盡保。完善城市低收入困難家庭和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制度,充分發揮“慈善超市”的社會救助作用,保證困難家庭得到及時有效救助。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滿足殘疾人基本生活、醫療、就業等需求。深入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保障性住房5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