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探訪四個老人的家:平均年齡77歲 家裡主要『勞動力』63歲
2013-04-07 11:12:55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姜旭濱 李洪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7日訊 這是一個典型的老齡之家,四個老人平均年齡77歲。老爸98歲,老媽85歲,兒子63歲,媳婦61歲。

圖為彭爽老人幸福的一家,前排從左至右為61歲的兒媳婦,85歲的老媽,98歲的老爸和63歲的兒子,後排為彭老孫女。 

   四個老人的家窗明幾淨 家裡的主要“勞動力”是63歲的彭樹堂

  冷颼颼的春風,零星飄落的雪花,周五9時剛過,天空陰沈一片,但這些絲毫不能阻擋98歲老人彭爽的外出計劃,只不過這次他剛走到單元門口,便被及時趕來的社區書記賈金廣攔了回去。得知有記者要去采訪,彭爽老人打心裡高興,慢悠悠地轉身回到家裡耐心地等待。

  9時30分,記者跟著賈書記來到位於兆麟街25-2號的居民庭院,一位頭發略為花白的老人正拿著掃帚清掃單元門前的小道兒,他就是彭爽老人的兒子彭樹堂,今年63歲。

  彭爽老人的家在一樓,房子不大,但被收拾得特乾淨,客廳和廚房的地磚被擦得透亮,記者剛脫下一只鞋,就被彭樹堂攔住了,他熱情地將記者讓進屋,並一再告訴記者不用換鞋。此時,不足10平方米的客廳內已擺好了幾把椅子,彭爽老人樂呵呵地從臥室裡走了出來,穩穩地坐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如不是彭樹堂再次強調:老爸98歲,是1915年生人,記者根本不相信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的實際年齡。因正趕上小長假,彭爽老人的兩個女兒也回來陪老爸老媽,大家圍坐在一起嘮起家常。彭爽老人說,他們家現在是四世同堂,他有一個兒子兩個女兒,最小的也57歲了,和他一起過的彭樹堂是他的大兒子,大兒子只有一個女兒,36歲了,在廣州工作,還沒孩子呢。

  彭爽老人的思維、表達能力都很好,只是耳朵有些背,需要兒女在耳邊大聲“翻譯”。他告訴記者,他從小就跟著掌櫃的學裁縫手藝,會做唐裝,1956年“公私合營”時,他便到服裝二廠上了班,直到後來退休。現在他每月的退休金有1000多塊錢,兒子和兒媳都孝順,他們家的主要“勞動力”是63歲的彭樹堂。

   98歲老爸賊能耐和兒子最大的矛盾是不讓自己回“關裡家” 不能隨便到處走

  每天早飯後,彭爽老人就惦記著出去走走,有時去社區看別人打麻將,有時到江邊轉轉,有時也坐公交車到位於民安街的大姑娘家看看。外出時,老人不會讓任何人陪著他,而且他要去哪也從不提前打招呼,之所以這樣做,只因他有自己的擔心:怕兒子攔著不讓去。

  為不給兒女添麻煩,近幾年彭爽老人很固執地背著兒女獨自辦了很多大事,比如,去補辦老年證、去處理消磁的公交卡、去醫院看眼病。“這麼大年紀外出,我們能不擔心嗎?因為愛出去走,我沒少和他生氣!”彭樹堂說。

  現在,彭樹堂和老爸最主要的矛盾是,阻止老爸張羅回“關裡家”。彭爽老人的姐姐和妹妹在山東老家,老人惦記在那邊的親人,三天兩頭就叨咕著要回“關裡家”。兩年前,老人還獨自回去了一次,現在因老媽臥床,彭樹堂不能陪同前往,但老爸堅持要走,他既生氣又擔心。為此,彭樹堂冥思苦想,哄的方法試過、激將的方法用過,目的只有一個,讓老爸別再出遠門。見這麼半天沒人給他“翻譯”,彭爽老人眨著眼睛,一會兒看看兒子,一會兒瞅瞅姑娘,左搖右晃了半天,最後問了一句:“你們又在說我呢?”那份如同孩子般的疑惑,逗得大家樂出聲來。

  十年前,彭爽老人的右眼做了白內障手術,但因當時經濟條件有限,左眼的白內障一直沒治。去年,他覺得左眼的視力越來越差,便自己去了市眼科醫院,這次他不僅看了病,連為自己做手術的專家都聯系好了,最後,他拿著住院通知單回到家,彭樹堂和兩個妹妹佩服不已。現在老人的視力恢復得不錯,偶爾還會給老伴兒念一段報紙。


 

   85歲老媽挺固執為看電視摔壞腿不肯就醫

  彭爽的老伴兒叫高雲芳,今年85歲。采訪時她一直躺在床上,偶爾也會說說生活中的事。年輕時,為照顧孩子和年邁的婆婆,高雲芳放棄了很多工作的機會,但她一直在家裡做零活補貼家用,給別人做過鞋、給老伴兒廠子裡的服裝鎖過扣眼兒,雖然年輕時收入不少,但老了卻沒有勞保,這讓她總感覺有些委屈。

  高雲芳老人手很巧,很多衣服都是自己做的,包括她最喜歡穿的一件藍色偏大襟夾襖。老人很利索、愛乾淨,沒臥床前,衣服都還是自己用手洗,但現在這些事,都要由兒子和兒媳操心了。

  兩年前的一天晚上,她看電視到挺晚,就在她起身要回到床上休息時,因為在椅子上沒坐穩摔倒了,當時她只是感覺傷到了筋骨,但以後的活動就受到了影響,後來就下不了地了。受到了這樣的傷害,老人現在不再看電視了。為說服她去看病,彭樹堂不知說過多少話,但老媽總以各種理由固執地堅持不看。為照顧老媽,彭樹堂和老伴兒張淑英幾乎不能同時外出,而為減輕孩子的負擔,晚上照顧高雲芳的任務,多由98歲的彭爽負責。

   兩老脾氣都挺倔年輕時脾氣不和“打” 老了打撲克慪氣

  采訪快結束了,彭爽老人又要陪老伴兒打撲克了,高雲芳慢慢地坐起來,從床腳拿起一個酸奶盒,記者看到,酸奶盒裡裝著的是五角和一角的硬幣。彭樹堂解釋說,老爸老媽愛“釣魚”,“一條魚”的賭注是一角錢,每把撲克打完,兩位老人都特認真地數著自己釣到“多少條”,之後還會互換手中的牌為對方數,他們常因數錯了而埋怨對方耍賴,一生氣牌局就“吵”散了。每當這時,彭樹堂就要想方設法勸著老爸,讓他多陪寂寞的老媽解解悶。

  此時,記者纔近距離看到高雲芳老人,她看上去有些瘦弱,但頭發卻黝黑,見到記者仔細端詳她,老人打開了話匣,她說,他和老伴兒的脾氣都不大好,年輕時兩人常吵架,動手的時候也有,現在彼此都改了很多。

  高雲芳告訴記者,孩子們總買水果、點心過來,她捨不得吃。“好吃的誰不願意吃啊,但錢多難掙啊!”年輕時的清貧生活一直影響著兩位老人,或許正是很滿足於現在生活的那份樂觀,纔讓他們擁有很多人羡慕的長壽人生。

  圖為彭爽老人幸福的一家,前排從左至右為61歲的兒媳婦,85歲的老媽,98歲的老爸和63歲的兒子,後排為彭老孫女。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