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265億元投向70個惠民項目 12條公交線路通新區
2013-04-08 10:41:4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董艷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8日訊 今年哈爾濱市惠民行動項目預計投資265億元,比去年多了27億元,讓百姓更多分享城市經濟發展的成果。

  昨天,市政府正式公布2013年我市惠民行動項目和責任落實方案。今年的惠民行動項目包括10個方面、70個項目。

  2.4萬名特困生獲助學金

  今年,通過創建義務教育階段標准化學校40所,縮小名優學校與薄弱學校的差距,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僅這一項,就投入2900萬元。

  同時,省、市、區縣(市)三級投入1.5億元,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幼兒園80所,緩解適齡兒童入園難問題,讓更多的家庭受益。

  向2.4萬名生活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其中城區義務教育特殊學校在校生1000名、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進城務工子女1.5萬名、農村義務教育貧困寄宿生8000名,減輕困難家庭的壓力。

  萬名養老院老人得意外險

  今年新增各類養老床位2000張,解決特殊群體養老問題,緩解養老床位緊缺的狀況。還要由政府、養老機構和入住老人三方出資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大約給1萬名老年人購買保險,為老人提供意外傷害保障,降低機構運營風險。每人投保金額120元,由政府、養老機構和入住老人三方各出三分之一。

  同時,將市區內65周歲以上低收入困難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空巢老人納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范圍,預計新增300人。

  臨街廁所免費開放有補助

  如廁難題有新政策可以緩解了。今年在市區增加公共廁所50座,鼓勵扶持臨街單位對外開放廁所100座,改造旱式公共廁所50座。開放公廁有補助,改建公廁按每座50萬元、購置車載水衝公廁按每座30萬元、臨街單位廁所對外開放按每座每年1萬元補助。

  新增、更新公交車600臺

  城市路橋建設和改造上,今年新建、改造道路100條、橋涵20座,改造老舊城區道路,構建暢通的路網格局,此項的年度計劃投資為60億元。開闢、調整公交線路12條,方便群力、松北、哈西等地區市民出行,並完成4條公交線路的調整。新增、更新公交車輛600臺,便利市民乘坐公交車出行。啟動智能公交示范線路建設,選取8條公交線路為示范試點,安裝車載GPS設備,實現對運營過程的實時監控。

  居民小區安“電子抓拍”

  天網工程二期建設正在進行中。今年完成6萬個視頻監控設施聯網、359個公共部位補點和531個高清監控點位建設,解決監控盲區和建設質量問題;完成200套居民小區智能電子抓拍系統和14117個社會部位視頻監控建設,嚴密社會視頻監控網絡,為市民工作、生活創造更為安全的社會治安環境。


 

  70個惠民行動項目

  改善城鄉居民住房條件

  (一)棚戶區改造2.05萬戶

  (二)建設經濟適用房2000套,貨幣化補貼1000戶

  (三)建設廉租房1000套,實物配租保障4369戶,貨幣化補貼1.2萬戶

  (四)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500套,交付使用3434套

  (五)加快城市供熱工程建設和改造步伐,新增供熱能力2200萬平方米;繼續推進市區分散燃煤小鍋爐拆並改造;改造老舊供熱管網170公裡

  (六)對市區內400萬平方米老舊住宅房屋及設施設備進行維修和改造

  (七)改造農村泥草房6.5萬戶,拆除泥草房370萬平方米,新建農房540萬平方米

  (八)既有建築節能綜合改造300萬平方米

  拓寬社會就業渠道

  (九)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6萬人,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十)實行零就業家庭托底式安置,確保全市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十一)培訓失業人員9000名,培訓後創業成功人數不少於2700人

  (十二)發放小額貸款10億元,推動創業、就業

  (十三)鞏固發展就業見習基地,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見習崗位6000個

  促進教育

  均衡發展

  (十四)翻建、改建中小學校校捨15所

  (十五)創建義務教育階段標准化學校40所

  (十六)新建、改建、擴建公辦幼兒園80所

  (十七)向2.4萬名生活困難學生發放助學金

  (十八)對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提供教育資助

  提昇公共醫療服務

  (十九)擴大基層醫療機構定點管理范圍,方便參保人員在社區就醫

  (二十)建立城鎮居民醫保大病保險制度,報銷比例不低於50%

  (二十一)取消居民門診起付線,擴大居民門診診療項目,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待遇水平

  (二十二)新農合人均籌資標准提高到350元,新農合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到75%

  (二十三)提高17類37種重大疾病新農合保障水平

  (二十四)為社區居民提供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簽約服務的社區居民達到30萬人

  豐富群眾文化

  體育生活

  (二十五)建設10處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公益性用房

  (二十六)扶持社區老年文娛健身活動隊伍100支

  (二十七)打造城區“15分鍾健身圈”,安裝健身器材1800件

  (二十八)建設數字圖書館

  (二十九)免費開放市圖書館和市群眾藝術館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三十)向市區城市低收入困難家庭、低收入家庭發放供暖補助1200萬元

  (三十一)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

  (三十二)對當年考入大學的城鄉低保家庭子女發放一次性助學金每人3000元

  (三十三)啟動第三社會福利院失能老人康復中心建設

  (三十四)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人辦理意外傷害保險

  (三十五)將市區內65周歲以上低收入困難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空巢老人納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范圍

  (三十六)將被征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人員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

  (三十七)將未轉非被征地農民中未參加養老保險人員納入保障范圍

  (三十八)將企、事業單位長期臨時用工人員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范圍

  (三十九)免除參加技工學校學習的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城市困難家庭學生的學費

  (四十)免費培訓殘疾人1000人

  (四十一)推薦、扶持殘疾人就業或自主創業1000人

  (四十二)對1000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進行個性化無障礙設施改造

  (四十三)對貧困殘疾人實施醫療救助

  (四十四)實施康復器材進社區工程

  (四十五)對貧困殘疾人提供托養補貼

  (四十六)為100名貧困家庭脣?裂患兒免費實施手術治療

  (四十七)救助孤困兒童3000名

  (四十八)為生活困難群體免費辦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

  (四十九)對68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扶貧開發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

  (五十)實施綜合處理農村廢棄物示范工程建設

  (五十一)實施磨盤山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生態恢復工程

  (五十二)實施100個革命老區村屯飲水工程和500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

  (五十三)建設高標准綠化村屯20個、綠化國營林場場區(家屬區)10個

  (五十四)創建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村)30個

  (五十五)增加公共廁所50座,鼓勵、扶持臨街單位對外開放廁所100座,改造旱式公共廁所50座

  暢通居民出行

  (五十六)新增停車泊位1.2萬個

  (五十七)新建、改造道路100條、橋涵20座

  (五十八)完成15座公交首末站建設

  (五十九)開闢、調整公交線路12條

  (六十)新增、更新公交車600臺

  (六十一)啟動8條智能公交示范線路建設

  (六十二)開工建設農村公路500公裡,交工通車300公裡

  加強城市環境

  綜合治理

  (六十三)實施信義溝沿岸綜合整治

  (六十四)完成熱電機組脫硫脫硝等重點企業減排項目3個

  (六十五)整治、改造道裡、道外、平房、呼蘭等區的居民庭院;建設社區休閑廣場12個

  (六十六)整治人行道無障礙設施340條(段),整治面積40萬平方米

  創新社會管理

  (六十七)推進肉菜流通追溯體系試點(二期)建設

  (六十八)推進400個農家店信息化建設

  (六十九)實施天網工程二期建設

  (七十)推廣垃圾收運新體系,主城區垃圾密閉化運輸率達到100%、垃圾收運體系建設覆蓋率達到100%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