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教育就業圖片
搜 索
齊齊哈爾大學實施人纔強校戰略 高薪引進博士建實驗室
2013-04-08 13:48:59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8日訊(記者 王蕊)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關鍵是人纔隊伍建設。“十一五”時期以來,齊齊哈爾大學實施“人纔強校”戰略,創新人纔發展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引進、培養、提高”相結合的人纔隊伍建設新模式,以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乾培養為重點,帶動其他學科隊伍上層次、上水平,促進教師隊伍整體層次和水平全面提高。進入“十二五”以來,學校的人纔引進、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形成,圍繞“用好現有人,留住關鍵人,引進急需人,培養未來人”的工作思路,吸引和凝聚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人纔隊伍,使學校成為人纔培養和聚集的高地。

李奇楠擔任行政職務的同時也負責教學任務。東北網記者 王蕊 攝

  與許多省屬綜合性高校相似,齊齊哈爾大學由於其地理位置受限,資金財力、辦學條件、科研條件,還是人纔環境、工作環境等與中心城市,特別是發達地區高校相比都有明顯劣勢,在人纔引進上無法與之相抗衡。

  2008年,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提出了《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強省教育規劃》,規劃中特別強調了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齊齊哈爾大學被列為全省重點建設的10所大學之一。抓住了這個契機,齊齊哈爾大學決心在人纔隊伍建設上下大力氣,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博士生教師比例達到25%以上,從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變。

  高層次人纔是高校發展的根本,人纔引進是高校得以發展的重要環節。齊齊哈爾大學堅持把高層次人纔引進工作作為“人纔強校”的重中之重,以省部級重點建設學科為龍頭,帶動其他學科,著力聚集一批高層次人纔。

  此外,學校還嘗試聘請國外高水平教師到校工作並擔任二級學院負責人,引領和帶動學校的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並為海內外高層次人纔的提供施展纔能的舞臺。2012年5月,該校化工學院從美國的一所大學聘請了一名特聘教授。學校任命首位“龍江學者”特聘教授郭祥峰博士為化工學院院長,他帶領的“精細化工創新團隊”獲批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

  在人纔引進過程中,為了能夠留住這些高層次人纔,該校建立了配套政策,“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先後制定出臺一系列措施引進博士,給予安家費10萬元,科研啟動費2萬元,並對在校工作的博士給予每月1000元的博士津貼。據估算,引進每個博士的費用在20萬元左右。

  齊齊哈爾大學校長馬立群表示,通過一系列人纔強校舉措,目前我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層次不斷提高,形成了以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龍江學者”、特聘教授、海外學人為代表,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的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

  辦高水平的大學,一方面要引進高層次人纔,另一方面要加大自身人纔隊伍建設力度,培養和用好現有人纔。對此,齊齊哈爾大學的李奇楠感觸最多。“學校的快速發展吸引著我,這裡為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李奇楠說。

  2010年,齊齊哈爾大學對領導乾部進行年輕化調整,在全校范圍內尋找有前瞻意識、有擔當的年輕人,破格提拔任用到領導崗位,並全力支持其業務發展,為學校的管理層帶來新鮮血液。

  當年9月,34歲的李奇楠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學成博士歸來繼續任教,經過考核,2011年初,李奇楠被任命成為理學院副院長,主抓教學。2011年7月,他接手全面主持學院工作,成為了全校內作為副院長直接主持學院工作的第一人。

  上任後的李奇楠邊教學邊轉換思路,平衡考量院裡存在的教學問題和學校的教學環境,決定把第一槍打在改善基礎教學設施建設上,申請建立一個激光實驗室。據介紹,實驗室的建成,可為該學院的物理專業、光電子專業日常教學作保障,更可以為今後出SCI學術論文、申請項目做積累。為了不讓孩子們落在起跑線上,李奇楠做好了一些調研之後,在2011年的暑假報給了校長。

  李奇楠報告中所提的激光實驗室需耗資80餘萬元,而令他頗有些意外的是,校長在第二次聽他匯報時便當場簽下了字,6月份資金到位,7月份招標,2012年實驗室在建……在過去,像這樣在一個學院內如此大手筆的經費投入到一個實驗室是不多見的。

  過去,理學院的科研發展一直處於都是弱項,科研成果也寥寥無幾,教師們往往“有心無力”,一直不知從哪做起。李奇楠看在眼裡,便開始為教師們提供氛圍、創造條件,在全校內首推了理學院的學術報告會,每周三由物理、地理、數學專業的教師准備學術報告,讓年輕教師深入到自己的專業中,更建立了自信心。學校內所接受的學術知識有限,李奇楠便把外面的專家“請”回來,去年,中科院數學與科學系統研究院副院長、江蘇大學納米技術研究所的專家等等都是學校的座上賓,來到了學院為教師們授課。


 

  去年,理學院一共舉辦了19場報告會,外請專家人數比之前全院的總和還多,這股春風為學院的科研氛圍帶來了新氣象。高教部的周麗教師就是其中一個受益人,通過報告會,她逐漸有了學術研究思路,不久便在國家級的一個文獻上發表了論文;教師馬騰宇報了博士生;羅金明每年都發表SCI論文;現在,理學院每年都能在學校實施的青年教師科研啟動項目基金中獲得多個重點項目。

  “我的成績要歸功於學校的培養,是學校給了我機會,為我提供了一個良好快速的成長平臺,使我和院裡的青年教師能夠在這樣的平臺上施展纔能。”李奇楠說。

  為了加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齊齊哈爾大學針對不同層次和類型高校教師,實施“三百工程”,即100萬元資助骨乾教師海外研修計劃、100萬元資助青年教師科研啟動基金、百名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鼓勵和支持校內教師參與科研項目,健全教師教學能力提昇機制,鼓勵和引導教師潛心教學科研,提高教學能力和水平。同時,探索產學研合作培養高層次創新人纔模式,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建立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企業高層次人纔雙向流動制度。

  用好現有人纔,樹立正確的識人、用人觀念,堅持德纔兼備原則。任人唯賢,唯纔是舉,既堅持用人的標准,又要不拘一格,使各類人纔乾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體育學院教師馬文友是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獲獎者,學校單獨下達崗位職數,將他晉昇為副教授。作為學校60年來第一個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的獲獎者,馬文友感慨頗多,“學校鼓勵創新,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環境,可以說學校的重視與肯定就是對人纔最好的激勵。”

  建設一流大學,最關鍵的是一流的師資。青年教師作為“人纔金字塔”的基礎,高端人纔隊伍的後備,其整體素質關系到學校的未來,教育的未來。近年來,齊大加大了對中青年骨乾教師的培養力度,尋求構建合理的優秀人纔培養和支持體系,力求打造多層次、高素質的人纔梯隊,推動師資隊伍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讓這支“生力軍”更加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齊大相繼實施了中青年骨乾教師出國研修計劃等。

  人纔興盛。齊大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面對新的形勢與挑戰,齊大大力實施人纔興校戰略,著力抓好人纔使用、引進和培養三個環節,造就一支高素質人纔隊伍,使高校成為人纔培養和聚集的高地。

  齊齊哈爾大學黨委書記李海紅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確立人纔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對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人纔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近年來,學校全面實施人纔強校戰略,積極推進人纔工作創新,以高層次人纔隊伍建設帶動了學校科學發展和辦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下一步,學校將以“尊纔、重纔、愛纔”的大情懷,“引纔、育纔、用纔”的大氣魄,進一步研究制定拔尖人纔政策,實施重點人纔工程,優化人纔發展環境,讓人纔積聚的正能量在齊齊哈爾大學充分釋放。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