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有生產,有銷售,有人負責進貨渠道、有人專管商標來源,假農藥團伙分工明確,銷售網絡覆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形成一個團隊合作的制銷鏈條,在“傍”品牌的同時,還自創7個品牌。3月18日,龍江縣公安局經偵大隊通過兩個月的縝密偵查,成功打掉集生產、銷售假農藥為一體的的犯罪團伙,抓獲7名涉案人員。
“嚴格核查、盡快處理!”去年5月15日,黑龍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對一起名為“濱農玉無草”的假農藥線索,作出重要批示。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經過大力排查,在龍江縣查找到此案線索,並將案件移交給龍江縣公安局。
龍江縣公安局局長劉景武多次召開案件分析會,部署指導工作,成立專案組開展工作。龍江縣公安局副局長夏義春,先後帶領偵查員遠赴河北省、河南省、內蒙古、遼寧省等地開展調查工作。2012年5月30日,偵查員在龍江縣抓獲了該團伙的兩名成員,此後,偵查員乘勝追擊,於同年6月17日、22日,又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吉林省四平市,抓獲兩名犯罪嫌疑人。同年7月6日,專案組在哈爾濱市香坊區搗毀了擁有灌裝機、攪拌罐、空氣壓縮機等制作假農藥的生產線,依法扣押生產原料2噸,假商標1萬餘份、瓶蓋30餘萬個,扣押假冒農藥220餘箱。
據辦案民警介紹,該團伙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反偵查意識極強,經常變更生產地點。制假藥團伙最初成立於2010年年初,該團伙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張家口市租了一個廠房,開始生產“濱農玉無草”、“三天笑”、“苞米靈”等8種農藥,後在各省市縣招募代理銷售商3人,向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等省份大量銷售假農藥。2011年4月份,為逃避警方打擊,該犯罪團伙又將“大本營”轉移到張家口宣化縣,在一個廢棄化工廠裡繼續生產。2011年5月,犯罪嫌疑人王某將生產設備、部分生產原料出售給徐某,由徐某生產,王某負責銷售。與此同時,為掩人耳目,犯罪嫌疑人王某注冊了宣化億達農藥有限公司和“古宣億達”商標。兩年裡,制假團伙銷售假農藥逾8萬餘瓶,銷售額達110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