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春天莊稼要喝水,多下點雪;城裡霧霾空氣不好,來場透雨;公路大霧阻礙交通,化成細雨——用老百姓的話說,這人啊,都快成神仙了,因為我們有“催雲化雨”的能人。日前,我省在七臺河地區進行了今年首次飛機人工增雪。哈市也有這樣一支作業隊伍,在5月份開始實行新的“人影計劃”中,將增雨淨化空氣納入業務范圍……
秘密部隊“潛伏”民間
炮手:數百名
發射裝置:百餘部
類型:高炮、火箭
分布:4區10縣市
“人影計劃”,即人工影響天氣計劃。我們的人影隊伍當中有位女“司令”——市降雨辦主任郭穎。說起人影作業隊伍的裝備規模還真不小。哈市有百餘部人影地面發射裝備。但在市人影中心,卻看不到這支隊伍的身影,而是化整為零分布在松北、道外、阿城和呼蘭4個區及10縣市。
所有作業人員來自於各鄉鎮村屯,各個作業點分布在那裡。他們每年都要經過氣象部門的嚴格培訓。想當作業人員可不容易,至少高中畢業,其次最好是退役軍人,紀律性和安全意識強,畢竟是接觸危險品的活計。
“催雲化雨”安全第一
“人影作業真的很危險,人雨彈的威力很大。”郭穎說,作業是如履薄冰。一枚教練彈壓得記者手腕酸酸的,這麼大的炮彈威力可想而知!
增雪
增雪的科學原理是基於自然雲和降水的形成過程建立的,通過向雲中播撒催化劑如碘化銀,形成大量的人工冰晶,促進雲中過冷水冰晶化而形成降雪。
除雹
雹子在高空初期叫“雹胚”,像米粒大小,發射人雨彈讓碘化銀催化劑在空中把“雹胚”化成大雨滴降到地面。化雹為雨。僅防雹、增雨,每年可為我市農業減少損失兩億元。
增雨
水汽中的小水滴自由自在地漂浮在空中,發射人雨彈,增加凝結核,讓空中的小雨滴互相碰撞,變成大雨滴。胖雨滴就會形成雨從天上掉下來。
地處兩嶺夾一江
我市5月至9月最適合增雨
人影部隊的“任務”將更加貼近民生,可以服務的領域將延伸。為“北國水城”江河蓄水;為老城區增雨淨化空氣,這個服務於新環境的民生任務,即將納入人影的新計劃,逐步申請立項實施。“催雲化雨”也要看老天的臉色,需要適宜的氣象條件。我市處於兩嶺夾一江地形,強對流天氣使沿江、峽谷經常出現冰雹。5月至9月是我市人影計劃集中實施的時間。哪一天,如果小雨突變成傾盆;本來的冰雹沒有如期而至,那極可能就是人影作業隊伍完成任務啦!
“炮彈”並非想放就放
高炮的最大射程是8000米。有了作業裝備,也不是可以隨便往天上放的,那得向有關部門申請作業。在作業時有嚴格的時間限制,給你5分鍾的時間,多一秒都不行,而且遇到特殊情況,還有被取消作業的可能!像呼蘭、阿城、賓縣這樣離機場較近的地方,作業時間就更寶貴了。
“催化彈”
與高炮實彈大小一樣的,高將近40厘米,出於安全考慮,其中減少了炸藥的成分,加入了碘化銀催化劑,達到增雨、防雹的作用。“催化劑”碘化銀的用量會嚴格控制,在空氣、水中都不會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