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9日訊 題:忠誠檢察事業 書寫無悔人生——記鶴崗市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處處長魏傳學
記者 岳雲雪
魏傳學,50歲,1983年參加檢察工作,現任鶴崗市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處處長。從書記員、助檢員、到檢察員,從辦案人到副科長、科長再到處長,魏傳學在檢察戰線上摸爬滾打了29年。這些年,魏傳學獲得了很多榮譽,人民滿意檢察官、優秀共產黨員、踐行政法乾警核心價值觀個人標兵……到底獲得了多少證書,魏傳學自己也說不清楚。談到面對眾多榮譽時,魏傳學只是說,我還是原來那個我,因為我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平凡凡的檢察官,還是要在自己的崗位上一直乾下去。
工作中的魏傳學認真嚴謹。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從切除“腫瘤”到預防“癌癥”
1983年,魏傳學進入檢察機關,從跨入檢察機關大門的那一刻起,魏傳學就默默地告誡自己,要對得起自己的崗位職責。他早年在鶴崗市興安區檢察院工作,先後任書記員、助理檢察員、檢察員。
1994年2月,他擔任興安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主管刑事檢察工作。上任後,魏傳學經常不吃飯熬夜辦案,每當深夜回到家,還未等妻子把飯菜熱好,他便依偎在沙發上呼呼大睡,任憑妻子怎麼喊都喊不醒。主抓刑事檢察工作的兩年間,他就參與辦理各類刑事案件90餘件,辦案准確率均達100%。
為堅守那始終如一的信念,魏傳學不僅豁出了身體,有時甚至豁出了性命。
榮譽背後是魏傳學無盡地付出。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1997年,興安區檢察院接到舉報:某食品有限公司駐長春市辦事處主任張某及100多萬元貨款下落不明。按照上級指示,魏傳學立即帶領乾警奔赴長春抓捕張某。張某凶狠殘暴,在長春號稱“一霸”。
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抓捕風險,魏傳學沒有畏懼,經過3天2夜的調查摸排、設伏蹲坑,斗智斗勇,終於在一天半夜將張某秘密捕獲。張某得到了法律的嚴厲懲處,為國家挽回了經濟損失40多萬元,雖然今天看起來不算什麼,但在當時,40多萬元,就如同天文數字一般驚人。
“憑借一顆平常心和做人的良知,帶好隊伍,乾好工作。”這是魏傳學的一句肺腑之言。
2004年年底,魏傳學被遴選到市院機關。2008年,他承擔起鶴崗市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處處長的重任。“從前我主管刑事檢察工作,那就好比一個人長了腫瘤,我幫著切除,現在我從事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那就要不給腫瘤有生長的機會。”從治已病到治未病,魏傳學完成了一次徹底的工作理念轉型。
擔任職務犯罪預防處處長後,魏傳學創新工作思路,推進工作落實,把鶴崗市院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乾得紅紅火火。
調入“新部門”要乾“大事業”
鶴崗市是一個以煤炭生產為主的資源型城市。2008年上任後,魏傳學就牽頭對鶴礦集團所屬的煤炭系統開展了專項預防工作。通過走訪南山、峻德和益新等煤礦,他發現,煤礦工人反映最敏感的問題是各礦采區區長、隊長克扣、截留工人的工資、獎金佔為己有的問題。在魏傳學看來,這是涉及民生、民利的大問題。
魏傳學到礦區進行走訪調查。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魏傳學積極深入礦工中間,在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同時,廣泛開展預防調查。在1個月的時間裡,魏傳學走采區、到井下、訪礦工,開展預防調查,先後獲取假冒、截留工人工資的案件線索數起,挽回經濟損失百萬元。
“魏處長經常來我們礦區進行走訪,了解我們的難處,自從他來了以後,我們的工資都是按時、足額發放,並實行公開透明制度,我們這些礦工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峻德煤礦三開拓區九三五隊技術元姚玖成對魏傳學十分感激。
魏傳學經常與同事討論案情到深夜。東北網記者 岳雲雪 攝
魏傳學認為,單位不在大小,關鍵在於以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去做好每一項工作,且不論乾什麼事情,不乾則已,乾就要乾好,就要奮勇爭先。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開展預防工作中,魏傳學將南山、峻德和益新煤礦管理人員及礦工的社會關系、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工號、職工工資發放明細等信息全部搜集起來,形成了完整的局部信息資源。魏傳學與同事們用了25天時間,將鶴礦集團十萬餘名職工的人事檔案信息和2007年以來的職工工資發放明細收集到一起,輸入微機建立了查辦冒領工人工資案件信息庫。
除了案件信息庫,魏傳學還提出了監督開標合法,強化查詢制度、明確投標人資質;監督開標公開,隨機抽取評標專家,專人專線專車聯絡的辦法;監督評標公正,開通評標專線通道,通訊設備統一管理;監督競標公開,細化量化評分值,減少自由裁量辦法。這“四個監督”工作法,成為201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組織全國檢察機關職務犯罪部門負責人進行培訓的重要內容。
這些“魏式”工作方法,在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獨創的預防工作經驗作為唯一的預防工作經驗,被全省檢察系統推廣。
29年風霜雨雪,29年從檢歷程,魏傳學從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走進了壯重沈穩的中年,但心中對檢察事業的摯愛卻隨著年齡增長、工作的累積而愈發強烈而執著。“檢察事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朴素的句語道出了他對檢察事業無悔的堅守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