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專家研究發現胖墩更易得『心病』 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較低
2013-04-10 09:35:0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楊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0日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胖墩』已不足為奇。哈醫大醫學心理學教研室針對單純性肥胖中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行為心理損壞進行多年深入研究。課題研究負責人楊艷傑教授向記者表示,肥胖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其他學生。別讓肥胖成為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絆腳石。

  遺傳、環境導致肥胖

  調查發現,遺傳和環境是導致青少年肥胖的兩大主因。父母都是肥胖者,80%的孩子會同樣發生肥胖。父母中,如果一方是肥胖者,孩子發生肥胖的幾率是40%。父母均不是肥胖者,孩子發生肥胖的幾率是9-14%。

  吃得多、運動少是孩子單純性肥胖的主要原因。

  這仨年齡段最易發胖

  肥胖在人的一生中會出現三個高峰期,成人期的肥胖約有1/3起始於兒童青少年時期。兒童期發生肥胖延續至成人期的,比成年期發生肥胖者更易於產生情緒緊張和心理障礙。10-13歲的肥胖兒童成年後,其中88%女性、82%男性依然肥胖。12-18歲的初高中學生已進入青春期,最容易發生肥胖。

  肥胖學生做事易『出格』

  課題組在我市隨機抽取了3所初中,選取385名體重超重的學生,及386名正常體重學生分為兩組進行分析。肥胖組行為問題發生數52例,佔13.5%,正常組行為問題發生數為34例,佔8.8%。

  胖孩兒很煩惱

  『肥胖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肥胖兒童自信心不足時大多會出現悲傷、孤獨和緊張等情緒,越來越不合群。』楊艷傑教授告訴記者。

  合理飲食、加強鍛煉不會胖

  不過量進食、合理膳食和體育鍛煉是肥胖兒童的預防原則。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食;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佔30%、40%和30%左右。谷類在每日食物攝入量中佔33%左右,蔬菜水果類佔31%左右,蛋肉魚類佔20%左右,奶豆類佔12%左右,油脂類佔4%左右。

  『身心』同治更健康

  楊艷傑教授提出,中學生減肥需要學校、家庭、政府的三方配合,並加入適當心理乾預治療,不良心理行為問題會加劇中學生肥胖的進一步發生。

  在指導中學生減肥的同時,要幫助他們對自己的形象建立信心,改善社交技巧,並需要同伴或集體的支持和鼓勵。對已出現行為偏離和情緒問題的學生,應該到專門的心理門診進行治療,或到學校和社區聘請心理醫生進行集體心理治療。讓他們學會有效的應對壓力、消除緊張的方法。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