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種智能化
黑龍江日報4月10日訊 大田裡春寒料峭,綏棱縣上集鎮寶田水稻科技園區的智能化催芽工廠內育種生產卻是“春潮滾動”。
慶安縣致富鄉興隆村農民正把經過浸種催芽的稻種移植在育苗大棚內。徐文革攝
芽室裡,一輛輛小推車把一袋袋穿著白色透氣紗衣的種子用傳送帶運進它們的“新家”,農技專家們按照標准把它們依次安置在育芽箱裡,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每粒“小生命”。據農技專家介紹,這箱種子裝滿後整個催芽室裡的30個催芽箱全部育種,按每箱10噸計算,一個批次10箱種子可擺放100個大棚,計劃育種三個批次可催芽種子300多噸60多萬斤。
農民們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對裝盤的營養土進行晾曬、過篩、裝車,在芽室和育秧大棚路上農民和農用機動車往來穿梭,一片忙碌。
“針對今春雪大氣溫低等不利情況,從3月中旬起,縣農委組織10名水田農技專家進駐科技園區,全天候指導園區生產。”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海東向我們介紹說,“裝盤土通過晾曬和過篩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營養充分吸收,縮短育秧周期,4月5日開始育秧大棚全面裝盤。”
據了解,上集鎮水田核心區域是片優質良田,為了發揮其優勢,該縣建設了上集鎮寶田水稻科技園區,2012年投入使用,內設智能催芽系統,全部實現智能化操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輻射長山等水稻鄉鎮的用種需求。
上集鎮副書記劉磊介紹,去年寶田水稻科技園區被評為國家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縣裡整合4500萬元涉農項目資金在園區內規劃了“六區”,建設了單次催芽能力400噸的智能催芽工廠,可滿足10萬畝水田用種需求。建設了單棟660平方米及240平方米,200棟大棚組成的育秧小區,並配套建設了3000平方米日光溫室配合育秧大棚綜合利用。整合資金對萬畝示范區進行綜合治理,放大格田改造硬化渠系。今年還將整合3個水田農機合作社,在園區內建設農機裝備區,配套水田先進機具。新建一個農技推廣區域中心站,實現智能催芽、水利設施控制、氣象監測、病蟲害預警等數字化管理,屆時園區的功能更加完善,將成為全省一流現代農業示范區。
引導土地規模經營
適度實現土地規模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一條舉措,海倫市積極出臺優惠政策,鼓勵農民流轉土地,成效顯現。
海倫市相繼出臺了為規模流轉土地的農戶提供資金、就業、服務保障政策。其中打捆使用農業開發、標准良田建設、高產創建、農機補貼、秋整地補貼等項目資金,重點向規模經營地塊傾斜;投入財政補貼資金,規模經營地塊全部參加農業陽光保險;設立土地規模經營獎勵基金,對規模經營面積大、經營管理好、示范帶動力強的規模經營典型給予一定資金獎勵;闢建外埠基地,開展技能培訓,組織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引導農民入鎮進市,從事第三產業,並為其優先提供資金、技術和信息支持;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吸納農戶進廠務工,僅大連三特服裝公司一戶企業就吸納600餘名農戶就業。由此引導鼓勵農民進行土地集中規模經營,使土地以整體轉包模式、委托經營模式、合作經營模式、農機合作社代理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有計劃地集中到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大戶等規模經營主體,實現規模經營。
在政策鼓勵下,這個市海北鎮長安村農民李中,將自家的110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他說:“土地流轉後,可以打工掙錢,這樣一來每年至少能多掙上萬元。”今年,海倫市已經被確定為國家土地規模經營示范市。截至目前,規模經營287萬畝,佔耕地的62.3%,其中規模經營5000畝以上大片44個,面積25萬畝。
播種機械整裝待發
安達市竭盡全力做好農機具檢修到位、農機具籌備到位、合作社組建到位工作,保障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這個市現有22900臺套農機具,為保障春耕有序進行,現已檢修農機具21300臺套。目前,17個農機合作社的117臺拖拉機、220臺玉米收獲機全部在社入庫,入社規模經營土地面積10.8萬畝,落實租種面積12萬畝,落實代耕面積15.2萬畝。同時,農機部門還自行研制了1.1米大壟播種坐水機械50臺套,全膜溝播播種機械50臺套,適應流轉土地大壟雙行的春耕播種。
通過多方努力,這個市協調各金融部門共解決春耕生產貸款8億元,已有7億元投放到戶。全市共儲備種子500萬斤、化肥15萬噸、農膜500噸、柴油6000噸,下擺種子350萬斤、化肥10萬噸、農膜200噸、柴油4000噸。同時,這個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在全市開展以“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為重點的農資打假專項行動,深入到農資市場和鄉鎮村屯,嚴厲打擊不法商販,為春耕生產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千方百計排除低窪地塊積水,促進土地快速昇溫,提高土地積溫,指導農戶購買適合本區域種植的優良品種,積極主動搶積溫,並組織農戶進行深松整地,全力以赴完成春季整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