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電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報告,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回落了1.1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國CPI同比上漲2.4%。
3月份,構成CPI的全國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7%,全國煙草及用品價格同比上漲1.0%,衣著價格上漲2.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上漲1.6%,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上漲1.7%,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7%,居住價格上漲2.9%(住房租金價格上漲3.7%)。

據統計局測算,在3月份2.1%的CPI同比漲幅中,翹尾因素約為0.9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2個百分點。
從更能反映價格變動最新情況的環比數據看,3月份全國CPI環比下降0.9%。特別是食品價格環比下降2.9%,其中鮮菜價格環比下降13.4%,豬肉價格環比下降9.1%。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報告,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回落了1.1個百分點,在經歷2月份短暫衝高至3.2%後,重新回到“2”時代。一季度,全國CPI同比上漲2.4%。
專家認為,3月份CPI回落主要與豬肉、蔬菜等食品在春節後需求減少和氣溫上昇後價格大幅回落有關,但從長期看,食品價格仍存在報復性反彈的可能。
物價漲跌波動不大
展望二季度,蔬菜價格將繼續“偃旗息鼓”。專家稱,4月份天氣變暖,蔬菜主產區光照情況好,在田面積同比增加,加之北方大中城市還有部分剩餘的冬春蔬菜儲備,預計後期蔬菜供應充足,菜價將呈繼續下行趨勢。
豬肉價格走低也將持續。國家發改委公告稱,從目前情況看,當前我國生豬產能偏高,市場供大於求的狀況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非食品類商品價格則將繼續波動:業內人士預計,居住價格方面,房租類價格會有小幅上昇。衣著、醫療保健、娛樂教育文化價格則將小幅波動。
多個機構預測,從一季度CPI同比漲幅為2.4%看,今年我國整體通脹水平將保持溫和,物價大幅上昇壓力不大。
通脹壓力仍然不小
雖然從目前看,物價形勢溫和可控,但專家提醒,下半年物價上漲壓力可能會加大。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認為,隨著各地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投資加速會加大通脹壓力;發達國家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持續實施,也會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此外,食品價格可能會因為惡劣天氣而存在不確定因素,天然氣、水等資源價格改革的進一步推動,可能都會加大中國通脹壓力。此外,盡管當前在CPI構成佔比較大的部分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下滑跡象,但專家分析認為,目前較低的農產品價格,很可能帶來後期價格“報復性反彈”,今年的CPI走勢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白朋鳴等專家認為,豬肉、蔬菜等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下挫勢必會打擊養殖企業、菜農的利益,進而破壞相關的產業鏈條,給該產業的長期發展造成重大不良影響,並造成市場供給不足,從而在下半年帶來新一輪的價格上漲勢頭。
菜價下降
“引領”CPI回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菜價在當月的CPI變化中唱了“主角”。從同比變動看,鮮菜價格下降10.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37個百分點。從環比變動看,鮮菜價格環比下降13.4%,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約0.49個百分點。
曾一度讓老百姓無奈的豬肉價格近期也“得瑟”不起來了。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下降9.1%,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下降約0.31個百分點。商務部9日亦發布數據稱,全國36個大中城市食用農產品價格連續第七周下降,豬肉價格更是七周累計回落12.2%。
非食品價格同比環比則均有小幅上漲。3月份居住價格同比上漲2.9%,其中,住房租金價格上漲3.7%;環比方面,居住類價格也上漲0.5%。
限制公款消費
影響消費走勢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影響3月份CPI回落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春節因素的消退。其次是政策因素。“公款消費限制”等系列措施對商品零售銷售、餐飲行業波及較大。同時,他還表示,這個因素會持續影響今年全年的消費走勢。“第三個因素同時也是季節性因素”,趙錫軍認為,根據往年的情況,春節前的現金投放比較多,春節後會出現資金回籠現象,流通中的現金會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