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省中醫管理局在深化醫改中進一步彰顯中醫藥的優勢,注重發揮中醫藥在基層的作用,醫保政策充分考慮中醫藥的特殊性,進一步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品種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報銷范圍,增強了基層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提昇了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利用度。
據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學軍介紹,我省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積極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中提供相關的中醫藥服務;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一步落實“中醫藥人員應佔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25%以上”、“每個村衛生室要有一名中醫或會用中西醫兩法診療疾病的醫生”等醫改政策;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應用中藥飲片和中醫非藥物療法給予補償,確保按已使飲片金額的25%?30%給予補償。

資料圖
醫保政策進一步提高了中醫藥項目的報銷比例,降低了中醫藥項目的報銷起付線。省衛生廳專門出臺了《關於下發新農合執行20種中醫診療臨床路徑的通知》,從我省農村常見病、多發病中篩選了20種疾病的中醫藥診療規范列入新農合住院報銷目錄,按照當地縣級醫療機構門診患者用中藥的65%以上予以報銷,其中在鄉和村就醫報銷比例達到了85%。
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強。2012年,爭取8350萬元資金,支持5家中醫醫院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爭取5185萬元公共衛生專項經費,實施了9個中醫藥人纔培養和信息化建設項目。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昇。開展了針對兒童、孕產婦、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和高血壓、II型糖尿病患者的中醫藥健康管理。制定了《黑龍江省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能力建設實施方案》,計劃用5年時間建成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網絡,形成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