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黑河市努力提昇水產品市場競爭力 讓魚兒『鮮活』起來
2013-04-11 11:04:54 來源:東北網-黑河日報  作者:姚秀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黑河4月11日訊 記者從市漁業部門了解到,2013年我市堅持以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推進黑龍江網箱特色養殖帶、五大連池無公害健康養殖示范場和北方寒地冷水魚養殖基地三大漁業經濟板塊建設。全市養殖面積力爭達到48.5萬畝、水產品產量力爭實現12500噸、漁業產值力爭實現1.8億元、漁民人均收入力爭實現105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2%、13.6%、11.2%和11.7%。通過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昇我市水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為進一步加大漁業結構調整力度,穩步推進網箱特色養殖產業帶建設,加大北方寒地冷水魚移殖引進力度。全市將深入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活動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工作,大力推廣無公害和標准化養殖,進一步開拓水產品市場,深化品牌創建。繼續組織實施好增殖放流工作。加大漁業執法力度,完善漁業安全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平安漁業示范縣創建。

  去年,全市漁業部門深入推進以打造黑龍江網箱特色養殖示范帶、五大連池礦泉魚健康養殖區、冷水魚養殖基地三大漁業經濟板塊為重點的現代漁業建設,漁業經濟取得了新進展、邁出了新步伐。全市放養面積達到47.1萬畝,全年水產品產量達到11060噸,漁業產值實現1.64億元,漁民人均純收入實現9400元。

  愛輝區、孫吳、遜克通過政策扶持、典型引導、效益拉動等有力措施,全力推進網箱養殖基地建設。全市新建標准網箱770個,12320平方米。嫩江縣投入資金60萬元,建標准化網箱50個。全市網箱總數達到3065個,網箱養殖面積達到49280平方米。去年冬季,通過采取冰上大棚越冬、沈箱越冬和室內越冬等不同方式,越冬鯉魚、鯽魚、鱘魚、鱖魚59450斤,預計整個冬季網箱養殖可實現產值313萬元,純利潤120萬元,養殖戶均增收1.9萬元。

  除傳統的主養品種外,名優特新品種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德國鏡鯉、超級鯉、彭澤鯽、丁桂、懷頭鯰等品種放養規模和放養數量逐步加大;泥鰍、老頭魚等土著特色品種養殖規模也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全市河蟹養殖面積達到14926畝,產值達200萬元,畝增收150元。隨著冷水性魚類的移殖引進力度的進一步加大,愛輝區冷水魚繁育養殖示范中心首次引進虹鱒、金鱒、哲羅魚、三文魚等特色冷水性魚類苗種1500公斤;遜克縣寶山水庫投放2萬尾優質鱖魚進行水庫網箱養殖。愛輝區松樹溝網欄基地投放了13000斤斑點鮭,全市名優特水產品養殖產量達1142噸。

  去年,全市進一步推廣了魚畜、魚禽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全市綜合養殖面積達到20356畝。各地通過打特色、創品牌,圍繞休閑和服務因地制宜發展度假村、漁家樂等各具特色的休閑漁業發展模式,不斷推進休閑漁業提檔昇級。全市休閑漁業發展到191處,游釣面積達41700萬畝,休閑漁業產值實現589萬元。區域化、集約化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馴化養魚面積達8675畝,僅北安市馴化養殖面積就達到3250畝,佔全市馴化養殖面積的38%。網欄養殖面積達到2500畝。

  加大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連續五年對全市200餘家生產場(戶)進行了質量安全大檢查,嚴把流通、生產環節違禁藥物的銷售與使用關,對提高水產品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各縣(市、區)進一步加大無公害養殖和標准化養殖的推廣力度,全市無公害養殖面積達到40.4萬畝,無公害認證面積達19萬畝,標准化養殖面積4.56萬畝。目前,我市有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園區10家、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園區15家。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