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香為女留學生量體裁衣。楊銳 攝
東北網4月11日訊 藍眼睛、綠眼睛,白皮膚、黑皮膚……哈爾濱國貿服裝城裡有家名為“新潮制衣”的小店與眾不同,在上門的顧客中除了本地居民,還有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幾內亞、贊比亞等國家的“洋學生”。
小店由兩個人經營,47歲的趙景香是老板兼裁縫。趙景香19歲開始跟母親學習服裝裁剪,15年前自己開店。3年前,她開始給我市的外國留學生做衣服。當時,幾位黑皮膚的姑娘走進小店,連說帶比畫,趙景香總算弄明白了她們的意思:由於體形的關系,她們很難買到合適的衣服,所以想做衣服。看到趙景香答應了,幾位姑娘立刻拿出筆記本電腦,屏幕上全是各種精美的服裝圖片。此後,眾口相傳,趙景香的小店在我市外國留學生中漸漸有了名氣,引來了眾多留學生光顧。
穿衣配色
眾口難調
趙景香介紹,在做衣服時,各個國家的留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日本和韓國的男留學生喜歡休閑的款式,講求舒適。在做裙子時,俄羅斯姑娘喜歡喇叭花式樣的“大擺裙”,在顏色上則喜歡淺色和亮色。
趙景香說,顯形是非洲姑娘做衣服的首要原則,她們希望衣裳與身體“嚴絲合縫”。做好的服裝如有一處略微寬松,她們都會要求修改。非洲姑娘體態豐滿:胸高、臀翹、腰細,穿上顯形的衣服的確漂亮,趙景香對此由衷贊嘆。可是,非洲姑娘們喜歡的顏色,卻讓趙景香感覺很特別。“草綠色、米黃色、咖啡色……咱們哈爾濱姑娘很少會選這些顏色,可能是各自的文化背景不一樣,纔出現這些差異吧。”
非洲姑娘
哄得阿姨團團轉
感覺我市的布料質優價廉,裁縫手藝出眾,在回國前,很多來自非洲的留學生都會大批做衣服。他們會通過網絡得到國內親友的衣服尺寸,然後交給趙景香。有位非洲小伙子一次做了15套西裝,一位非洲姑娘則給自己和親友做了20條裙子,類似的事情有很多。
趙景香說:“非洲姑娘很會哄人,抱著你,阿姨長阿姨短的,讓你在價格上再便宜點。她們愛講價,也很較真。比如說,說好費用是455元,她們不會抹零,總是如數付款。”時間長了,趙景香和她們處出了感情,成了親近的朋友。
如今,每當一些留學生,學成回國的前夕,趙景香總會感到很傷感,提到這些來自異國的可愛孩子,她有很多的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