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1日訊 4月9日,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記者跟隨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的技術人員來到農藥化肥銷售商店,為張永華所售農藥建立購銷檔案,經核查,他今年進的農藥都符合國家標准。“東西好,自然不愁賣。”他信心滿滿地說。
新安街、西四條路附近是農藥化肥銷售集散地。由於今春氣溫偏低,雨雪較多,大部分農戶還沒有開始春播,因此,前來選購農藥和化肥的農戶並不多。
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農藥商店老板張永華認真地填寫著“2013年農藥化肥經營企業調查表”。表上詳細列出商店所售農藥名稱、生產企業、登記證號、生產日期等多項內容。農技總站的李傑一邊查看張永華所售的農藥,一邊將農藥商品信息輸入隨身攜帶的電腦,並與“中國農藥信息網”所存信息比對。很快,農藥的“身份”便顯示出來。
“春耕護農維權行動”,除了要調查農藥進貨信息,登記備案,還要將每種品牌的農藥信息,與國家管理部門的標准比對,不合格、不合規的農藥堅決不許現身,並要詳細掌握農藥的“來龍去脈”。
張永華的農藥商店已經經營五年了,農藥管得嚴他特別高興:“哪個該賣,哪個不該賣,有專家上門指導,能保證我的店裡賣的都是合格品,這不僅是為農民著想,也是為商戶負責。”
農技人員介紹說,今年有33種高毒農藥禁止生產經營和使用,還有19種農藥限制用於果蔬作物生產,因此他們將兩張繪有相關內容的掛圖張貼在各家農資商店顯眼處。另一家商店的魏經理感慨地說:“農技人員勤上門,農藥知識纔能得到普及,只有高毒農藥宣講到位,纔能保證用藥安全。”
在一家農藥店內,農技人員發現擺售的農藥標簽不規范,登記的作物適用於十字花科蔬菜,而標簽的另一側標示適用於水田、旱田大田作物,前後所述不相符,違反了國家農藥標簽管理辦法和農藥管理條例,當即責令商家將全部藥品下架,不允許繼續銷售,等待進一步處理。一位采購農藥的農民正好看到了這一幕,他咂巴著嘴說:“管理部門管得嚴,農民用得纔放心。”
農技人員告訴記者,近期,他們會把選購農藥化肥的知識送進全市的五十多家農藥化肥銷售店,為各家經營的農藥建立檔案,納入到農技管理系統。而且還要根據調查掌握的情況,化驗抽查農藥質量,保證農民春耕生產用上放心的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