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2日訊 剛進入金河灣濕地公園的新家,20只丹頂鶴有點興奮,長喙不停地啄食攔網。過了不到半個小時,它們就熟悉了新環境,變得悠然淡定,不時低頭梳理自己的羽毛。
丹頂鶴很快熟悉了新家。
這些被馴養員稱為“丹丹”的丹頂鶴,昨天從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搬進了金河灣濕地公園內的新家。今年“五一”後,金河灣濕地將成為它們“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舞臺”。
乘車兩小時 “丹丹”順利到新家
昨天中午11時30分,一輛廂貨車停在了金河灣濕地公園內的鳥籠旁。從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到金河灣濕地公園約60公裡的路程,這輛拉運“丹丹”們的廂貨車走了2個多小時。
馴養員說,這批丹頂鶴一直在動物園的鳥語林裡散養,10日晚,馴養員把它們裝箱後,為了穩定丹丹們的情緒,運輸途中,貨廂的門一直開著一道縫,既方便呼吸,又能讓它們聽見風聲。順利抵達金河灣濕地公園的新家後,籠子裡的“丹丹”們看上去很“淡定”,既不出聲,也不躁動。見記者上車探望,它們低著頭,用又大又圓的黑眼睛不時地瞟著記者。
連飛帶跑 小家伙們真淘氣
下了車,“丹丹”們就歡實了。“丹丹、布布……”馴養員們用最熟悉的稱呼和叫聲,安穩著丹頂鶴躁動的情緒。鳥籠一開,馴養員用兩只手摟住“丹丹”的脖子和身體,把它們抱出鳥籠,快步送進新家。
脫離了束縛,一進新家,它們就打開長翼,伸起懶腰。起初,這群小家伙不停走動,張望四周,見沒人理它們,“丹丹”們連飛帶跑起來,其中一只更淘氣,掙開還沒綁緊的攔網,躥到另一個籠子裡。馴養員用了半個多小時纔將10只1.5米高的“丹丹”送進新家裡。
馴養員轉移丹頂鶴。
飛去又飛回 有“小秘密”
據濕地公園的工作人員介紹,這群“丹丹”是濕地放飛表演的“演員”。“五一”後它們將在金河灣上空盤旋飛行。
飛出去是鳥類的天性,飛回來則需後天的培養。馴養員王師傅告訴記者,這群可愛的小家伙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演員”,去年入冬,馴養員們便開始教它們識別顏色、標志等基礎訓練。
在小家伙的新家旁,一個高20多米的旗杆標志著這裡是“丹丹”的新家。能飛回來的“秘密”還有特殊配料的食物,小魚、飼料等要“秘制”。
剛兩歲的年齡,它們還是“孩子”。一周後,馴養員們將帶著它們離開“新家”,適應周邊環境,做放飛表演的基礎訓練。
天氣變暖後 上演“天鵝湖”
工作人員說,我市夜間氣溫能達到零上後,北方森林動物園還將挑選大雁、天鵝、鴛鴦、孔雀、鵜鶘等珍稀鳥類送到金河灣。這群鳥類從動物園運出前,都通過了嚴格的檢驗檢疫。其中,天鵝、黑冠鶴、灰冠鶴也是放飛表演的“演員”。
近幾年,金河灣水生態系統經過不斷修復,園區內的物種已十分豐富。這裡的濕地氣候特別適合散養一些珍稀鳥類。約10種、近百只珍稀鳥類搬進金河灣後,濕地將成為小型的鳥語林。放飛表演也將是今年濕地節期間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工作人員介紹,“五一”後,金河灣將經常進行鳥類放飛訓練表演。“十一”天氣轉冷,這群珍稀鳥類將被送回北方森林動物園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