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6日訊 記者15日在市衛生局了解到,自今年3月底,上海發現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後,截至4月15日17時,全國共報告63例病例,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大慶目前沒有疑似和確診病例。
H7N9禽流感病例雖然在我市尚未出現,但我市衛生部門嚴陣以待、迅速反應,出臺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預案》。
設置11家定點醫院,120提供專車保障病例轉運
據了解,衛生行政部門,也就是市及各區縣衛生局,負責轄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制定防治預案,組織開展應急准備和技術培訓;掌握本轄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醫療衛生資源,發生疫情時統一調動。
按照屬地定點醫院隔離治療原則,杜爾伯特人民醫院、林甸縣人民醫院、肇州縣人民醫院、肇源縣人民醫院、市第六醫院為縣級定點醫院。油田總醫院、龍南醫院、市人民醫院、市第二醫院、市第四醫院、市第五醫院為市級定點醫院。除定點醫院外,其它市級醫院、縣(區)級醫院、總院集團成員醫院都列為醫療救治預備醫院。
非定點醫院對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病人應及時進行診斷,發現可疑病例後立即向所在縣(區)衛生局、疾控機構報告,協助120緊急救援中心轉運病例至轄區定點醫院。重癥病例經過市或省專家組會診確認需要轉院救治的,可分別轉至市級或省級定點醫院救治。
市級流感檢測實驗室實行24小時接收制度,及時收集、保存、檢驗樣品。
衛生監督機構依法開展對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預檢分診、疫情報告等工作的監督檢查,負責監督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個人防護等措施和疫點疫區預防控制措施落實。開展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做好學校、托幼機構和公共場所等預防控制工作的監督檢查。
市120緊急救援中心負責全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轉運車輛的指揮調度工作。醫療機構需轉運人感染H7N9禽流感預警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時,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屬地衛生行政部門通知市120緊急救援中心調度車輛將病例轉運至接收醫療機構。
市120緊急救援中心、定點醫院及縣(區)級急救中心要設置專門的區域停放轉運救護車輛,采取洗消措施,配備專門的醫務人員、司機、救護車輛,負責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轉運工作。做好病例轉運交接記錄,並及時報市級衛生行政部門。轉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後,救護車輛必須返回急救中心消毒後再轉運下一例病例。
建立發熱病人首診負責制,主動搜索不明原因肺炎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對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流感病例的監測預警,主要按照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三個文件:《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全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監測實施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2013年版)》。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將確定專人負責每天定時進行疫情監測;派出專業人員深入醫療機構指導開展監測工作,主動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疑病例,密切關注呼吸道傳染病的疫情動態和聚集性病例發生等異常情況,及時預警;對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查明傳播鏈;負責對醫療機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指導,組織必要的診斷試劑、疫苗、消毒藥械、衛生防護用品的儲備,逐級進行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會建立發熱病人首診負責制,醫師在接診過程中,對體溫38℃以上,伴有咽痛、咳嗽者,將詢問流行病學接觸史,對發熱前一周曾到過或居住在禽流感疫區或接觸過病死禽的要進行專門登記並轉至感染科或分診點進行檢診。
民營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要對體溫38℃以上,伴有咽痛、咳嗽,發熱前一周曾到過或居住在禽流感疫區或接觸過病死禽,以及發熱伴肺炎的患者轉到縣級及以上定點醫院就診,不得滯留病人。
醫療機構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可疑病例或疑似病例後,要按有關規定進行報告。縣(區)衛生局接到報告後,要立即組織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微生物學等相關專業的專家會診,確認疑似病例後要在兩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報告,並按規定將病人隔離和治療。市衛生局接到報告後,會在12小時內派出市級專家組進行判定,並於規定的兩小時內報省衛生廳。
禽流感疫情分為四個等級,大慶市均有應急反應對策
按照《黑龍江省流感大流行應急預案》規定,根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涉及范圍、傳播速度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疫情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Ⅰ級)四級,依次用藍、黃、橙、紅色預警。
全省宣布Ⅳ級疫情或本市范圍內出現禽類大量死亡,包括農業部門通報的某地出現大量不明原因禽類死亡,為Ⅳ級疫情。全省宣布Ⅲ級疫情或本市范圍內出現疑似或確認H7N9禽流感疫情,但沒有發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為Ⅲ級疫情。全省宣布Ⅱ級疫情或本市范圍內出現散在疑似,臨床診斷、確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為Ⅱ級疫情。經證實H7N9禽流感具備人傳人的能力,全省宣布Ⅰ級疫情或本市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擴散趨勢,為Ⅰ級疫情。
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以及危重的預警病例在市級定點醫院隔離救治;一般的預警病例在屬地縣級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根據疫情的嚴重程度,應急反應也分為Ⅳ級、Ⅲ級、Ⅱ級、Ⅰ級。
Ⅳ級:向疫區派應急機動隊
Ⅳ級應急反應時,采取5項措施:一是縣(區)衛生局接到報告後,立即與本級農業部門進行核實,同時向市衛生局報告。
二是市衛生局派出2名以上的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到達疫區現場,指導疫情處理。市級應急機動隊立即處於待命狀態。
三是疫點所在地的縣(區)衛生局啟動人感染H7N9禽流感應急機制,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揮部。
四是縣(區)衛生局向每個疫區派出1支應急機動隊。如疫點數量多、疫區范圍大,當地設立的應急機動隊不足以承擔防控任務時,市衛生局統一調配其他縣(區)的機動隊予以支援。應急隊指導當地村醫和鄉鎮衛生院對疫區內所有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病死禽捕殺人員進行排查和登記,對病死禽的密切接觸者和發熱病人進行醫學觀察7天。對生活飲用水、可疑禽流感動物污染的物品和區域進行終末消毒;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
五是機動隊和鄉鎮衛生院每日定時向縣(區)衛生局、縣(區)疾控中心上報密切接觸者、發熱病人、病死禽撲殺人員、消毒消殺、健康教育情況和相關情況報表。
Ⅲ級:建立發熱病人首診負責制
Ⅲ級應急反應時,將在Ⅳ級應急反應的基礎上,采取如下措施:
疫情所在縣(區)衛生局立即啟動應急處理預案,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預防控制指揮部,總指揮由主要領導擔任。未發生疫情的縣(區)衛生局將做好本地區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的各項應急准備,加大防控力度。縣(區)衛生局向疫情發生地派出防控專家組指導當地防控工作。
疫情發生縣(區)及相鄰縣(區)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均會對有禽類接觸史的流感樣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開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監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會設專人加強感染科或預檢分診點的檢診分診工作,對發熱病人、呼吸道感染者配戴口罩。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會建立發熱病人首診負責制,接診醫師對體溫≥38℃,伴咳嗽、咽痛者要進行專門登記,詳細詢問患者病史、職業以及與病禽接觸史。凡有病禽接觸史,會轉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檢診。民營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個體診所對發熱伴有肺炎癥狀者,應當立即轉縣級及以上醫院篩查,不得滯留病人。醫療機構發現體溫≥38℃,伴咽痛、咳嗽並有禽流感流行病學史的患者,要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
消毒處理方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按照《禽流感消毒技術方案》,協助農業等有關部門對消毒工作進行指導和效果評價。對疫區的飲用水應進行消毒處理,保證其微生物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標准》。同時開展大眾健康教育和愛國衛生運動。縣(區)衛生局要每日向市衛生局報告。
Ⅱ級:市衛生局成立防控指揮部
Ⅱ級疫情的應急反應時,在Ⅲ級應急反應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
市衛生局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指揮部,指揮全市防控工作。
在病例報告方面,要執行網絡直報。根據國家衛計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發現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後,要進行網絡直報,同時填報《傳染病報告卡》。
在病例隔離救治方面,診斷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後,要立即專人專車送往指定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對病人救治進行技術指導。對診斷為預警病例的要轉至所在地的縣(區)級定點醫院進行隔離醫學觀察,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進行指導。收治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及預警病例的醫院,要每日向當地及市衛生局報告病人病情和治療情況。收治醫院要加強醫院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和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防止發生院內感染。
在患者轉運方面,預警病例、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的轉運由接診單位或急救中心承擔,轉運過程中司機和醫務人員采取標准預防措施。
在消毒處理方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按照國家衛計委《禽流感消毒技術方案》,組織、指導對疫點和病例活動范圍的污染場所進行終末消毒。
在流行病學調查方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部門接到疫情報告後,要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對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確診病例進行調查。對病例的可能感染源、潛伏期、傳染期和臨床表現進行認真調查,對病例的所有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和調查,對出現癥狀者及時進行隔離和醫學觀察,填寫《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學個案調查表》進行網絡直報。流調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
在疫情監測方面,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均對有禽類接觸史的流感樣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開展疫情監測。
Ⅰ級:可采取疫區封鎖等政策
Ⅰ級疫情的應急反應時,在Ⅱ級應急反應的基礎上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是市衛生局根據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諮詢委員會的建議和疫情控制工作需要,建議市政府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指揮部,並在省防控指揮部領導下開展工作。
其次是發生地衛生局根據疫情流行情況,向當地政府提出實施疫區封鎖、停課、停產、停止集會、停止集市貿易等建議。
再次是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隔離醫學觀察7天,必要時服用預防藥物。
第四是發生地衛生局設立並公布疫情報告專用電話,鼓勵群眾報告病例,及時進行排查。未發生疫情地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加強發熱呼吸道病例預檢分診工作,配備專業人員,對發熱病人進行鑒別診斷,對可疑病人要及時進行隔離,並采樣送疾病控制機構檢測。
第五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對所有感染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開展感染病例傳播鏈、傳染期調查,追蹤所有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第六是疫情發生地對外出人員實行交通檢疫措施,測量體溫,對體溫≥38℃者進行醫學觀察。對可疑病人立即送當地醫療機構作進一步醫學檢查,並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未發生疫情地對來自疫情發生地的人員實行交通檢疫措施,進行詳細登記,測量體溫,對體溫≥38℃者進行醫學觀察。對可疑病人立即送當地定點醫院作進一步醫學檢查,並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未發生疫情地對來自疫情發生地人員實行健康隨訪制度,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日報告健康狀況,出現癥狀者,立即送當地醫療機構進行醫學檢查。
最後是醫學救治病例一律收到定點醫院,轉運工作由接診醫療機構或急救中心承擔,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目前病例分布情況
加強自我防護預防H7N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