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7日訊 題:背著癱瘓母親上大學 蘇玉雙:“有她的地方纔有家”
記者 王蕊
17歲,父親病逝,原本精神不好的母親遭受嚴重打擊;18歲,她讀高二,為了給母親治病,賣掉了唯一值錢的房子;19歲,相依為命的外婆離世,母親從此變得神志不清,雙腿癱瘓;這一年,她收到了黑龍江工程學院錄取通知書。

為了每天能夠照顧母親,蘇玉雙用仍顯稚嫩的雙肩“背”起了癱瘓的母親,從家鄉來到大學。她常說,“只有母親在,我纔有個家;只要母親在,無論多累,我都會背著她走下去……”
一個上了發條的女孩
在黑龍江工程學院的校園裡,總有一個梳著馬尾、行色匆匆的女孩經過同學身邊,她就是來自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克爾臺鄉的女孩蘇玉雙。
蘇玉雙剛剛完成她“時間表”上的一項任務,正趕赴下一目的地。
蘇玉雙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東北網記者 張銳 攝
“大雙總是小跑著與我擦肩而過,每天她的午飯時間只有3分鍾。”室友劉思琦說。
蘇玉雙看著要比室友們大,大家都叫她“大雙”,她的忙碌大家看在眼裡。“每天11時30分,提前10分鍾從教室溜出去,用3分鍾穿過校園去飯館打工。每天只有晚上纔能在宿捨看到她。”
蘇玉雙打工的小飯館就在校園附近家屬樓的一角,每天12時,她准時開工。小飯館裡,她是唯一的服務員,洗涮、上菜、送外賣……活兒乾的麻利、穩當。
盡管這份工很苦,可蘇玉雙總是憨憨地笑著,而她密密麻麻的“時間表”卻無法讓人輕松起來:13時25分,午飯;13時28分,奔往母親寄居的老年公寓;15時,趕回課堂;17時至20時30分,小飯館繼續打工,每個月有800元工資;21時,回宿捨看書;23時睡覺;次日凌晨5時起床……
“為了照顧媽媽上廁所,大雙每天10點都得兩頭跑,回去照顧完媽媽後再跑回來上課。”劉思琦說道。就這樣,上了發條的蘇玉雙“時間表”總是滿滿的。
“每天晚上,她回來雙腳又濕又腫,累得爬不上鋪,好幾次她沒蓋被就睡著了……”專業課程越來越難,壓力越來越大。室友吳潔十分懮慮大雙,“我們忙不過來,都快受不了了,更何況蘇玉雙……”
就在這幾天,為了能夠跟上日益繁重的學業,蘇玉雙無奈下辭掉了小飯館工作,開始給學生做家教,為了貼補家用,她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來,繼續奔波……
只有媽媽在,我纔有家
“在我印象中,蘇玉雙是個開朗的女孩兒。直到去年11月份,她母親病重的時候,我纔知道這孩子心裡壓著這麼重的事兒。”生活中,輔導員李佳俐給蘇玉雙很多幫助。
蘇玉雙照顧媽媽吃飯。葛曉琳 攝
蘇玉雙的老家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克爾臺鄉。父親患有嚴重肺病,從7歲起她邊上學邊乾農活。17歲,父親去世;19歲,外婆突然離世,母親從此變得神志不清,雙腿癱瘓。為了給母親治病,高二那年蘇玉雙2000塊錢賣掉了家裡唯一的房子。
2012年夏,母親的病情有了好轉。也就在此時,蘇玉雙接到了錄取通知書。可入學的新鮮勁沒過多久,母親身體就出了狀況,再次被送進精神病院。兩個月後,母親一度病危。
“我連夜趕回家,在精神病院看到了母親。她已經瘦成皮包骨,只剩下一口氣了……”說到這兒,蘇玉雙眼淚奪眶而出。為了照顧母親,她請假一個月。這期間,她不斷告訴自己,她是母親唯一的依靠,堅強是唯一能夠讓自己橕過去的源泉。
“我下定決心,無論多難,我必須把媽媽帶在身邊。我活著,就是為了讓媽媽能活著……只有她活著,我纔有家……”一個月後,蘇玉雙把母親接到了哈爾濱。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母親住進校園附近的養老公寓。能夠每天照顧母親,這讓蘇玉雙重新點燃了生活的希望。
“母親剛來的時候,大雙累壞了,可是她從來不抱怨,也不流淚。我覺得她是最美的。”室友尤可欣說。
翻身、洗床單、抱起母親如廁,把食物嚼軟喂給母親,每天堅持給母親按摩20分鍾…如此單調的動作,蘇玉雙已重復了兩年。在養老公寓的時間裡,她幾乎從來沒有時間坐下休息一會。
蘇玉雙欣慰地說,母親最近狀態很好,只要每天她打開門把頭探進房間,母親就會露出笑容。
“有你在我身邊就行……”母親偶然間迸出的話令蘇玉雙開心不已,眼淚在眼眶上打轉。看著彼此幸福的臉龐,母女倆笑開了。
在接受贈予的路上懷有感恩之心
“這一路上,我收到的贈予和幫助太多了,在我最懵懂、彷徨、無助的時候,好心人伸出援手,讓我一次又一次看到希望。”蘇玉雙無法割捨老師、同學們對她的幫助,這份寄托令她的內心更強大。
“每當我心裡有什麼事過不去了,我都會去找輔導員李佳俐老師說。上學期,她幫我申請到了三等貧困學生助學金。任課老師主動給我補課,怕我落下……”念叨著這些,蘇玉雙哽咽了。
就在今年,學校組織教師為蘇玉雙捐款,校領導去公寓看望蘇玉雙的母親,並送去了慰問金。下學期,學校將根據情況提高她的助學金等級。輔導員李佳俐告訴記者,學校已免除了蘇玉雙的寢室費用,准備在10月份幫她辦理助學貸款,緩解蘇玉雙和她母親的生活壓力。
現在,蘇玉雙比過去更加堅定和踏實了。這次,她沒有說太多感謝的話語,她知道,眼下報答大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學習,讓自己和母親的生活好起來,讓幫助過她的人放心。
“在我教過的學生當中,蘇玉雙無疑是特別的。經歷過這麼多的艱辛,他的父母可能沒有機會告訴她什麼是孝道,而她卻默默地做著,沒有抱怨;在逆境中,沒有人在幫過她之後要得到回饋,可她卻惺惺念念地懷著感恩的心,為回報大家努力地做著自己現在能做的事——好好學習、照顧媽媽。”英語老師吳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