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8日訊 4月15日,在綏化市北林區秦家鎮秦家村水稻科技示范園區,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張樹春與水稻站站長張桂紅對今年抗春澇、春種提出了注意事項。
張樹春說,針對去年秋冬和今春的不利氣候條件,旱田作物要對明水地塊,組織村、屯集體統一協調排水,適時早整地,土壤含水量在25%時就可搶?整地、散濕,為播種做好准備。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播種期拖後的地塊種植早熟品種,播種期過晚計劃種植玉米的地塊可改種早熟大豆,推廣早熟品種晚播密植技術。土壤濕度大,要選擇種子拱土能力強的品種,進行包衣播種。生產要堅持標准,玉米要在土壤溫度穩定在7~8℃播種,播種時要施足底肥,並做到在種子斜下方深度6~7厘米,杜絕種肥同下造成燒種燒根,人為造成減產。檢修好農機具,只要條件允許立即進入整地和播種狀態,搶農時,搶積溫。可選擇玉米催大芽、地膜覆蓋、育苗移栽等技術。
針對水田生產,張桂紅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說,晚播種棚室,提倡種子拌種衣劑達到防病抗低溫的能力。低窪地高臺育苗,棚的周圍要挖排水溝,排走積水。苗床管理要聽好天氣預報,遇有低溫在蓋地膜(無紡布)的基礎上再加覆蓋物。
4月15日,北林區秦家鎮秦家村智能催芽車間引進的日本全自動擺栽播種機。過去人工播種,10人一天纔能完成一棟200平方米大棚,現7人一天可完成10棟大棚的播種。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