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訊 高爾夫被許多人誤解為富人運動,其實這種看法已經錯誤。在沿海地區,球童已是一份收入體面的職業,相對應的“球童專業”也進入了南方高職院校的課堂中。
學生在南方接受實踐培訓。
資料圖2012年,高爾夫球童專業登陸我省,高職首開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高爾夫球童方向)。由於太過冷門,去年全省范圍招生也僅招了7人。一年中,學校和學生都在嘗試著,該專業到底能在辦學和就業市場擦出何種火花?
10多位老師關照7個“門徒”
“每周約10課時與高爾夫領域有關的課程,頭兩年在學校進行高爾夫領域的理論、素質培養,第三年去南方高爾夫會所實踐……”
專業教師楊澤通,在南方從事多年專業服務,去年被招聘回哈,成為首批7名學生的專業老師。
記者觀摩了一堂專業課,在一間30平方米的小教室裡,7名學生聚在一起,由楊老師進行“球童服務技術”教學。上課之初,老師特意為每名“門徒”送上一個中國賽的比賽用球。“希望你們中間有人能拾起四大賽事場地上的用球……”
楊老師說,冰城女孩靚麗、男孩高大,在高爾夫服務市場上具備先天優勢。現在,7個學生是學校的“寶”,三年學業中教他們的老師比學生還多了一倍。
記者翻看課程表,專業課有高爾夫概論、高爾夫規則與競賽組織、高爾夫俱樂部管理、高爾夫專業英語、高爾夫技術與指導……楊老師說:“球場上的禮節、手勢、專業用語,這真是一個技術工種。”
從“撿球的”到“動感立領”
不像白領坐在寬敞明亮的寫字間裡,不同於“藍領”或單純的服務員,球童接觸的服務對象層次更高端,接收的諮詢也更有含金量,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叫“動感立領”。7個學生,2男5女,從被迫、迷茫地加入,到一年下來信心爆棚。
記者與7名學生閑聊,得知其中4人在報志願時,是由家長和老師代為選報,另3人也是看好了競爭壓力小纔選擇,但對專業的認識卻都是零。
“學生、家長、老師的選擇就是好就業,又都對未來帶有盲從和忐忑。”小宇,唯一的哈市女孩,她說:“高中同學聚會,我說出我的專業別人都笑著調侃,不就是一個撿球的嗎!”她說她去年沒有信心能完成學業,一年下來她向記者提問:“你看過一檔財經節目叫《跟企業家共進午餐》嗎?我未來的工作比吃午餐還有優勢……”另一名女孩小張則更明確,選擇這個專業就是看重工資待遇比其他服務行業高。
今年擴招班額三四十人
“高職高專首要考慮的是學科與市場的零距離對接。”學院黨委書記唐子江告訴記者,目前高職的專業設置與中專技校相仿,基本是校企間的訂單培養。
唐子江說,2010年前,廣東高爾夫俱樂部將一批旅游專業的學生招去從事高爾夫方向服務,當時就提出需求——學校可以完成理論培養,到企業實際操作。為此校方專門到南方進行了調研,正式申請在我省開設高爾夫球童專業。
“目前學費一年5000元,學校投入的老師比學生還多,我們要用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回報率來檢驗。學校還考慮增加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的特種運動培養項目,未來增加滑雪、馬術等專業。”唐子江說。
進入5月份後,該專業將啟動二屆招生,班額預計在30人至40人。
工資待遇
沿海地區運作成熟的高爾夫俱樂部,每月要承接3500到3800輪球,一個球童的平均月收入大約在4000元以上,每輪球下來小費價是50元至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