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訊 18日,《APP手機軟件打車現冰城加錢可『搶』車》一文見報後,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近百人打來電話對打車軟件褒貶不一。一些學者專家表示,應加強對這新出現的打車模式監管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待乘客的公平性。
力挺派方便、打車容易
『我們這邊很偏,出租車少,如果加個5元或者10元錢,有司機肯開過來接我,我願意出這個錢。』在哈市南崗區學府路東方學院附近上學的曹穎對記者說。
『我出門經常打車,這個打車軟件一出,我就在手機上安裝了一個。我在家提前預定一下,等車快到了再下樓就行了。』市民韓牧說,『這樣就不浪費時間,我覺得挺方便。』
質疑派這不是變相加錢嗎
對於加錢就能打到車,一些市民表示反對。『如果一個乘客加5元,一個乘客不加錢,你是司機你會接哪個?肯定是選擇加錢的那個呀,而且還不止加5元,還有加更多的,這種方式難道不是鼓勵出租車司機以變相的方式多收錢嗎?』市民王宏偉先生在談到這一問題時很是不滿。
市民高思聰在接受采訪時說,出租車的計價方式是有統一規定的,像我們這種需要出租車發票來報銷的,就不能加價打車,因為加價的這一部分錢,在發票上體現不出來,如果長期發展下去,是不是不加價打車就很有可能打不到車了呢,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公平的,我不提倡這種變相加價的打車方式。
省社科院董鴻揚:要考慮到公平性
省社科院研究員董鴻揚認為,打車軟件對於市場來說還是一件較新的事物,其優點和弊端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和檢驗。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打車軟件為乘客提供方便,使得出租車由招手即來更好地延伸為『呼』之即來。但由於是新生事物,在行業和服務監管上還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如果司機與乘客發生糾紛,雙方權益受到侵害時,目前尚且沒有相關的保障措施,在行業監管上就存在一些難度。
董鴻揚說,各大城市都有相關規定要求出租車司機不能拒載,不得變相加價。但打車軟件中的加價,無疑會侵害一部分乘客權益,如果加價的人有更大的幾率打到車,而想以正常價格打車的人卻不能及時打到車,這是很不公平的。『同樣是10元的路程,司機會接加價的單子,那麼不加價的乘客就等於是被變相拒載了。』
黑大經濟學教授蔡天任:完善行業監管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蔡天任教授表示,打車軟件的推廣應用從出租車行業的角度而言,有利於降低出租車的空駛率,提高出租車司機接到乘客的概率。然而利弊是共存的,這一軟件以新事物的方式出現並逐漸推廣,也勢必存在著監管方面的不足。首先,大多數的手機打車軟件,都是由司機和乘客以個人的形式安裝在手機裡的,有些軟件尚未獲得官方授權,這就意味著出租車司機與乘客的交易可能不在有效監管范圍內。
其次,雖然出租車司機在下載這些軟件時會被要求輸入駕駛證、運營證、車牌號碼等個人信息,但打車軟件如果不與出租車公司、公安部門進行核對的話,即使注冊人提供的信息是錯誤的,也很難得到驗證,由此就不可避免地混入一些『黑車』。而且,對於打車軟件中的加價過程,是乘客和出租車司機之間的協議加價,這個行為的界限較為模糊,很容易帶來服務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