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9日訊 工業是縣域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脊梁。2013年,寶清縣將以項目建設為著力點,加強園區建設,大抓產業項目,推進立縣翻身、財源穩定、轉型強縣的大項目,逐步構築縣域經濟發展的工業支橕。
壯園區,增強工業發展承載力。以爭創省級經濟開發區和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為目標,構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配套發展的園區體系。分類制定企業入園標准,將全縣各大產業統一納入『一地七園』體系。引進科技含量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財稅拉動作用大的強縣項目,大力發展上下游關聯產業,提昇園區支橕能力和吸納能力。年內新增產業項目用地50公頃,確保入駐5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3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55.8億元,利稅2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和10%。
上項目,培育經濟發展貢獻力。制定鼓勵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扶持發展小微企業,啟動省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全年為下崗失業人員、大學生、復轉軍人、殘疾人解決創業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1500萬元。繼續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年』活動,突出『招大引強』,年內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個,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0億元。重點推進產業項目60個,確保新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華夏中天南瓜產品深加工等22個項目開復工建設,推進鼎鑫煤矸石裝飾磚、映山紅東北黑蜂蜜加工等13個項目投產達效。發展並保護煤炭生產力,按照『大礦並小礦,小礦聯合做大』的原則,加快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小煤礦兼並重組,促進煤炭產業轉型昇級。做好60萬噸雙大煤礦和30萬噸寶泰煤礦前期工作,推進60萬噸雙柳煤礦項目投產達效。全年既有煤礦實現原煤產量160萬噸,入洗原煤100萬噸。加快發展煤電化產業,力爭神華國能朝陽露天煤礦項目實現褐煤產量200萬噸,推進神華國能電廠項目核准工作。
抓財源,壯大財稅金融支橕力。突出財源建設,啟動財稅增收『百十一』計劃,即努力培育100個納稅過百萬元的中小企業、10個納稅超千萬元的骨乾企業和1個納稅達億元的龍頭企業。強化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確保應收盡收。瞄准國家、省市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入方向,圍繞產業項目、民生保障、社會事業和生態環境保護,精心編制項目,最大限度爭取財政性補助和專項資金,年內力爭向上爭取政策性資金12億元。推進政府融資、融券、融債工作,實現發債成功和定向借款工作的實質性運作。繼續堅持政府主導的銀企對接制度,實現政銀企良性互動,增加信貸投放的規模和質量,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年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70億元和110億元,存貸比達到157%。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依法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非法集資和高利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