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電力992支抗澇保電服務隊打響抗『春澇』攻堅戰
2013-04-19 17:05:06 來源:東北網  作者:吳金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9日訊 去冬今春,黑龍江省持續出現頻繁降雨,全省遭遇了50年來最嚴重的“春澇”。特別是今年入春以後,各地持續面對春澇和低溫的雙重壓力,有近7000多萬畝農田處於加強抗澇供電設施建設、抗澇設備巡檢和抗澇終端服務。面對嚴峻的防洪防澇形勢,近日,黑龍江電力公司組建了992支抗澇保電服務隊,抗澇保電工作全面啟動。

保電隊員與村民合力排清灌區積水。吳金良 攝

  4月16日,記者來到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灌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待春耕農田略帶荒涼的景象。低窪處,融雪形成的冰水閃著亮光,有不少稻田已然成了水塘。

  “今春氣溫低,雨雪天氣頻繁,但供電部門派出了多支抗澇保電小分隊,全力支持灌區排灌抗澇用電,讓水稻秧苗在這個寒冷的春季裡無懼風雪,茁壯成長。”在黑龍江寧安市渤海鎮水稻灌區,渤海鎮黨委書記王剛指著大棚內農戶剛剛播下的水稻種子對記者說。

稻田地裡融雪化成的積水深達半米。吳金良 攝

  4月份以來,牡丹江地區持續雨雪不斷,氣溫較往年偏低0.5攝氏度。“春季正值水稻和旱田作物播種期,遇到低溫陰雨天氣,容易導致爛種,爛秧和死苗,不但損失良種,還會貽誤農時,使作物產量和品質下降,影響農民生產效益。在這種氣象條件下,及時排澇非常重要。”在渤海灌區蓮花二村,該村村民張貴彬告訴記者。

排空水稻田中的積水。吳金良 攝

  在村民李斌的稻田地,李斌正將稻田地的積水排往附近較乾爽的田地裡。記者沿著田梗沒走幾步,鞋上便粘滿了厚厚的泥巴。

  李斌告訴記者,如今供電服務真是沒說的,農民種水田,全靠電力來幫忙,特別是水稻播種期,無論是抽水排澇,還是放水灌溉,哪一項都離不開電。在集中排澇和灌溉期,農戶們使用水泵抽水密集,而農戶們抽水的用電設備相對較陳舊,容易出現導線短路、缺相、電機燒損等故障,發生故障後,包片電工隨叫隨到,實行24小時跟蹤服務,供電服務好,農民抗災奪豐收信心就足了。

  牡丹江電業局寧安供電局渤海供電所的營業負責人周立富告訴記者,渤海灌區共有200個臺區,1800基電杆。其中,150個臺區的變壓器是灌區抽水所用。抗澇及灌溉期,供電所都派出用電安全檢查組,重點檢查灌區內變壓器、刀閘、供電線路、抽水泵房等設備。管片電工大部分時間都駐村在地裡,隨著處理村民的用電故障,保證不耽誤一戶村民排澇灌溉用電。


  在李斌的催芽大棚內,記者見到一排排電熱控溫箱已安裝完成。“電業局給咱提供優質的供電服務,讓水稻種子告別‘熱炕頭’,住進“保溫箱”,今年雖然遭遇50年不遇的低溫雪融地澇天氣,但村民大豐收還是沒問題的。”李斌高興的說。

  據李斌介紹:“采用恆溫催芽不僅可以保證出芽整齊,重要的是可以防春旱春澇,秧苗發芽後,等到土壤?情轉成正常後,種苗就可以下田播種,一點不會受旱澇災害的影響。這些都多虧了供電所的員工們,我們打心眼裡感謝他們。”

  在渤海鎮蓮花三村,記者見到管片電工劉玉鵬正在一農戶的水稻田裡忙著接線呢?劉玉鵬告訴筆者,這處水稻地是村民梁峰的承包地,處在路旁低窪處,積水最深處接近一米。

  “這麼深的水,想靠自然力蒸發,待土壤完全乾透後,再翻地、耙地,育苗,那肯定誤了農時,時間不容人呀!”梁峰說“多虧了電業部門提前安上了動力電,如今,把潛水泵放到稻田水深處,兩天就能把水全部排空。”

  “這幾年,當地電力部門全力支持灌區水田建設用電,渤海供電所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做法優,服務好。近年,渤海灌區旱改水提速,水田改建到哪,供電電源就通到哪。2011年4月,灌區前蓮村南石崗旱改水,供電所派出10名員工,連續施工兩天,架設10千伏配電電杆20基,安裝30千伏安變壓器2臺,解決了百畝新田抽水灌溉用電。2012年5月,灌區新建村客土造田75畝,新田全部建在火山岩石上,當地供電所派出14名員工,肩拉背扛,硬是把石崗地崩出了電杆坑,架設電杆25基,安裝8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50千伏安變壓器一臺,保證了新建村客土造田工程成為現實。”王剛說。

  離開渤海灌區時,盡管農田地依然泥水滿地,但記者欣喜地看到,在電力部門的幫助下,田野到處都是農民排澇自救的身影。田間地頭,還不時看到身穿國家電網標識工裝的電力員工們。看到農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種無限的欣慰湧上心頭。“牡丹江渤海水利灌區有大型抽水電站5座,年用電量達500萬千瓦時,灌區為寧安市渤海鎮、東京城鎮、杏山鄉、沙蘭鎮等鄉鎮8萬多畝農田進行灌溉。今年雖然遭遇了50年不遇的天災,但農民在抗澇自救過程中,電力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有了供電企業對灌區的支持,農戶們啥也不怕了。”王剛的話不時在記者耳旁回響著。”

  黑龍江省耕地面積約兩億畝左右,是我國第一產糧大省。2012年全省糧食總產超過1152億斤,約佔全國十分之一。2012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黑龍江省主要農區平均降水量86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多300%,2012年入冬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達到198.4毫米,較去年同期增長260%,最大積雪深度全省平均為27.5厘米,比歷年同期偏多19.6厘米,是近10年來秋收期降水量最多的一年,為1961年以來第1位。持續的雨雪天氣一直持續至今春,土壤含水量較多,導致今春全省旱田偏澇,春播不利。據4月初黑龍江省各地土壤?情觀測結果分析,黑龍江省耕層(0?10厘米)中北部部分地區、松嫩平原東南大部、三江平原、牡丹江大部共52個縣(市)處於偏澇狀態,5個縣市處於乾旱狀態。

  為了強化電力企業助農抗澇工作,黑龍江公司積極應對,切實加強抗澇組織領導,成立抗澇供電組織機構,健全保電聯動機制、監督機制和責任制度,提前做好電力供應保障措施,根據用電負荷情況,認真開展負荷預測及需求側管理工作,合理安排電網運行方式。該公司組織各級抗澇助農服務小分隊,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戶開展自救用電需求,應用電力助農技術這把“利刃”,面對面為農民答疑解惑,指導春耕抗澇安全可靠用電。

  “越是這種情況,越應當注意用電安全,隨著抗澇臨時用電農戶的增多,抗澇保電人員加強農戶安全用電指導的意義越重大,幫助解決抗澇用電難題是目前打贏全省抗澇保電攻堅戰的關鍵所在。”黑龍江電力公司安監部負責人說。

  為此,該公司從加強抗澇保電責任落實入手,實行領導分片管轄責任制,與墾區、合作社“點對點”對接,簡化臨時用電辦理手續黑龍江公司從硬件著手,加強抗澇供電設施建設,針對東北施工期、種植期短,積極規劃和設計電源側改造方案,同步搶抓農網改造昇級工程和應急抗澇強排建設,確保重要農網改造昇級工程、重點水利工程同步加強抗澇設備巡檢,加大涉及抗澇保春耕及水利設施建設的供電設施巡視密度,及時消除設備缺陷和隱患。對供電卡脖子線路、過載配變及時進行整治或輪換,保證抗澇電力供應。與此同時,黑龍江公司加強抗澇終端服務,以縣供電企業為單位,實行24小時抗春澇值班,組建抗澇供電服務小分隊,超前配備好保電人員、車輛,逐個水庫、灌區、城鎮落實保電責任,全力保證抗春澇供電。

  據悉,4月以來,黑龍江電力公司992支抗澇保電服務隊現身於全省各地市、縣、鎮區,出動保供電5758人次,消除894處灌溉供電設施缺陷,出動保電發電車64臺6348千瓦,同時架設臨時10千伏線路521.096千米,低壓線路6207.81千米,臨時安裝配變574臺56075千伏安,已解決了328.15萬畝耕地抗澇強排、播種用水的用電問題和40.7萬人的飲水問題。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