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舉行最大規模海葬活動 五年來200餘名逝者魂歸大海
2013-04-20 23:07:45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巍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0日訊 (楊巍 記者 印蕾)溫暖的陽光灑在海面上,鮮花、海鷗相伴,49位逝者的骨灰被緩緩撒入大海。

工作人員代撒骨灰。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20日,哈爾濱市民政局在大連市舉行了第11次舉行海葬活動,也是該市自2009年開展海葬業務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海葬活動。5年間,哈爾濱市已有222位逝者安然而去,魂歸大海。

  就讓海水平復火災帶來的傷害

  “爸媽、弟、弟妹,你們安息吧!”王阿姨鄭重地將逝者骨灰裝入降解罐中。1981年一場大火,奪去了5位親人的性命,這次她帶著父母、兩個弟弟、弟妹5位家人的骨灰來參加海葬活動。

  伴隨支支白菊,王阿姨含淚將親人的骨灰撒向大海。王阿姨對記者說,三十多年過去了,最後選擇讓親人們的骨灰回歸大海,換一種方式來告別,希望海水能平復火災帶來的傷害。

魂歸大海。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代撒委托業務或將常態化

  侯先生有嚴重的暈船癥,今年清明前,為了能夠完成父親生前骨灰撒海的願望,他選擇了由工作人員委托代撒業務。交過基本費用後,侯先生放心地將父親的骨灰轉交工作人員代理撒海。這次海葬活動中,共有5份逝者骨灰由工作人員委托代撒。

家屬將逝者骨灰撒入大海。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市殯葬事務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說,從第8次海葬活動開始有市民諮詢,希望能夠委托工作人員將逝者骨灰代撒大海。經過殯葬部門認真籌備,今年正式推出骨灰委托代撒業務。工作人員將骨灰撒海過程用照相機和攝像機全程記錄,影像資料交給逝者家屬留存紀念。

  根據市民需求,殯葬管理部門將繼續細化服務細節,在明年清明前後繼續推出骨灰代撒業務。

  擬建紀念牆留存海葬文化

  近年來,越來越少的墓地資源和高昂的墓地價格使得人們轉變觀念,海葬作為環保、生態的綠色殯葬方式越來為人們所接受。

  目前,民政部門會為參與海葬活動的逝者家屬制作、頒發海葬證作為紀念,以後還將積極推進政府部門建設骨灰撒海紀念牆的進程,以此留存海葬文化,為越來越多選擇海葬的市民保留一份精神財富。

  海葬推動殯葬改革

  2009年4月1日,哈爾濱市首次在大連舉行海葬活動,當年共舉行了兩次骨灰撒海活動,撒海骨灰數僅為10份。此後,這一數字逐年上昇,2010年,海葬了32位逝者;2011年,39位;2012年,46位;2013年達到95位。

  今年市民對海葬服務需求的急劇增多,殯葬管理部門預計,明年海葬需求還將快速增長。

  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黨委書記徐廣梅告訴記者,海葬作為沿海發達城市逐步推廣的簡約型骨灰處理方式,以其不佔土地資源、綠色環保、具有象征紀念意義等優點,得到很多人認可與支持。哈爾濱雖然身處內陸,哈大高鐵的開通,拉近了與沿海城市的距離,適時適度地開展海葬活動不失為推廣生態殯葬的新選擇。

  哈爾濱市民政局副局長王黎明則認為,殯葬改革作為一項社會改革有著重要意義,當年周恩來總理就殯葬改革工作提出過:由保留遺體到遺體火化是殯葬改革的第一次革命,從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是殯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五年來,先後有222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讓生命重回大自然,實現了殯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是對哈爾濱市殯葬改革工作的有力推動。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