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4月23日訊 小靳(化名),一個16歲的少年,因家庭情感的缺失而走上歧路。母親離家,父親再娶,小靳休學後迷上網絡,看到同齡的孩子有父母給買的電腦,他的心裡恨極了,竟生偷盜之心。2月末,小靳被警方抓獲。4月初,哈市平房區人民法院審理了此案,小靳因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緩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父母離異 少年戀上網絡
小靳1996年出生在哈市平房區,2001年,父母離異,母親離家,他開始跟隨父親生活。小靳的父親長期在上海打工,小靳初中沒畢業就輟學打工。2008年,父親因車禍受傷,小靳來到上海照顧其一年。父親承諾小靳,要把十萬元的工傷賠償給他買房,小靳很感動。然而,父親病好交了女友後,拿著這筆錢與女友買車做生意,小靳失望地離開上海。去年12月的一晚,小靳打電話給父親要借幾千元錢,父親卻不耐煩地說沒時間,還說自己就要結婚了,要小靳叫女友媽媽。小靳對處處花父親錢的女子看不順眼,父親的口氣更讓他覺得受到輕視。怒氣衝衝的小靳對父親充滿憎恨,也更怨恨社會不公。
小靳休學後,交上一群不良少年,還迷上網絡游戲,一有錢就泡在網吧裡,有時甚至幾天幾夜不回家。在虛擬世界裡,他找到了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成就感。
入戶盜竊 “仇恨”他人有電腦
1月27日凌晨,小靳從一家網吧出來。走到一居民樓附近時,看到那裡的一個衛生服務所內有一臺嶄新的筆記本電腦。小靳驚喜地發現,這竟是自己最喜歡的款式。“把這臺電腦拿來自己用!”想想自己買不起電腦,一個“大膽”的想法瞬間在他的腦海中浮現。於是,小靳趁衛生所四周沒人,偷偷將大門撬開,把電腦搬走。
回家後,害怕被抓的他一夜未眠,但看著夢寐以求的筆記本電腦,小靳又有些欣喜。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電腦,這讓他始料未及。第一次盜竊的恐懼幾天後便煙消雲散,隨之帶來的卻是小靳的“報復心理”。想到電腦的主人,小靳心裡有一絲高興,“你們要什麼有什麼,我卻連一臺電腦都買不起,也讓你們嘗嘗沒有電腦的滋味。”
此後一個月的時間裡,小靳專門在一些老樓踩點,尋找裝有簡易門鎖的住戶,盯准住戶不在家的時候,進屋盜竊,而且,他專門盜竊電腦,別的財物一概不理。他又先後盜竊五起,每次盜竊都能給他帶來快感,看到家裡幾臺筆記本電腦,小靳竟笑了。
但是,小靳最後一次盜竊時被監控攝像錄下,警方據此於2月末將其抓獲。
嫉妒怨恨 “憑啥別人有的我沒有”
庭審中,小靳坦誠了自己屢次盜竊的初衷,“為什麼我不能有一臺自己的電腦”。據警方介紹,小靳被抓後說的第一句話讓他們很心酸,“憑什麼他們有而我卻沒有。”小靳說,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狠心離開自己,父親也一年只能見一到兩次,“那幾年渾渾噩噩地過,衣服一直是那麼幾件,吃飯也是東家蹭西家蹭的,同齡孩子擁有的溫暖我從來都沒有。”說到此,小靳已泣不成聲。說到朋友,小靳恨恨地說:“我沒有朋友。”從他的話語中,記者感受到更多的是自卑和怨恨。“我沒有家,沒有錢,我的死活沒人管。我就想有臺電腦,看別人有電腦,我就恨,我要讓他們嘗嘗沒有電腦的滋味。”
據哈市青少年心理專家介紹,小靳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對他的影響很大。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不夠,不願承擔監護義務,沒有真正擔起責任,這樣對孩子的漠不關心,會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嚴重受挫。當聽到別人談論自己的父母如何關心和疼愛自己時,他們心裡充滿痛苦和沮喪,認為自己是另一類人,無法同他人相比,自然產生孤僻和自卑的心理,甚至走上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