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訊 23日,哈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管理處聯合香坊區衛生監督所、哈市鹽務管理局等部門開展『中小學午餐放心工程』行動。對東風小學食堂、東風小學校外小飯桌、一二二中學校外小飯桌及周圍小飯店等14家單位進行突擊檢查,其中5家無證小飯桌和8家無證小飯店因無餐飲服務許可證、使用非食用鹽、衛生條件不達標等問題當場被取締。
食堂:
學生愛吃啥
咱就做啥
上午10時30分,記者隨執法人員來到哈市香坊區東風小學食堂,還未到開飯時間,在食堂貨架上已經裝好了送往各班的午餐,記者打開裝午餐的鐵桶,裡面有土豆燉牛肉和西紅柿炒大頭菜,主食有米飯和糖三角,學生用的餐具在消毒櫃裡擺放得很整齊。該校食堂管理員趙秀珍介紹,他們每天把消毒好的餐具在開飯之前搬到教室,每班3個桶,菜和主食也搬到教室,孩子吃多少盛多少避免了浪費,從觀察孩子剩餘的菜量可以判斷出孩子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孩子普遍喜歡吃炸薯條和西紅柿炒雞蛋,喜歡吃的就多做一些,調整食譜,從周一到周五的菜譜都不一樣。孩子的餐具收回來先是刷洗乾淨,再用開水燙,再消毒,以保證孩子們的用餐安全。
校長譚彩英介紹,學校食堂安裝了多處監控,食堂工作人員的操作程序、原料的使用情況等都一目了然,隨時接受監督部門以及家長的監督。
小飯桌用非食用鹽做菜一年多
上午10時50分許,記者隨執法人員來到東風小學附近的衛生街11-2號一處沒有懸掛牌匾的小飯桌,室內大約有10多平方米,後廚大約有2平方米,桌子上擺著一盆涼菜和一盆芹菜粉兒,菜墩上放著一個電飯鍋,飯鍋裡有半鍋米飯都已經結了團粘在一起,明顯是剩飯。服務人員稱是自己食用的米飯,但卻拿不出為學生提供的主食。三名服務人員自稱有健康證,但卻拿不出來。
哈市鹽務管理局工作人員發現,該小飯桌食用鹽的外包裝是七八年前使用的外包裝,隨後,工作人員對鹽進行了檢驗,小飯桌使用的是非食用鹽。鹽務管理局工作人員趙春亮解釋,『正常的加碘食用鹽用專業碘試劑測試後呈藍色,而該店的鹽測試後卻呈白色,沒有添加碘。』記者仔細觀察了鹽的外包裝,包裝比較粗糙,生產日期顯示為2010年1月12日,沒有標注保質期。鹽務人員解釋,食用鹽是有保質期的,保質期為3年。
小飯桌的服務人員稱,她去年購買了幾箱鹽,使用至今,並不知道有問題。執法人員當場對小飯桌進行取締。
小飯店用再生塑料袋盛麻辣燙
中午11時30分,記者隨執法人員來到香坊區一二二中學附近的三合路上的小飯店,在檢查三合路23-22號的『四海麻辣燙』時發現,該店沒有餐飲服務許可證,工作人員也沒有健康證,室內空間狹小,食品裸露擺放,後廚的使用面積也不達標。有的學生前來買麻辣燙,服務人員就用再生塑料袋盛麻辣燙。經檢查該店使用的也是非食用鹽。
鹽務局工作人員解釋,該店使用的鹽在外包裝上雖然與市場上流通的食鹽沒什麼區別,但是仔細觀察不含碘食鹽的外包裝還是會發現鹽袋的封口處是分兩次壓制的,正規國家批准的含碘鹽是一次成型壓制的。再者,含碘鹽外包裝背面的縫隙可打開,不含碘的鹽打不開。
隨後,執法人員在相鄰的一家米線館、韓國風味店、優客漢堡屋等7家小飯店進行檢查,其中部分餐館同時存在使用非食用鹽、無餐飲服務許可證、衛生條件不達標的情況。執法人員對上述8家無證小飯店進行了取締。
學生:
食堂飯菜單一
出來換換口味
記者在一二二中學校門口采訪了高二班學生劉蕊寧,她說,學校也有配送的午餐,但是總吃就不願意吃了,夏天還好,菜式會多一些,冬天蔬菜較貴,就那幾樣菜很單一,吃著吃著就不想吃了,想到校外換樣吃各種小吃。至於是否衛生沒考慮那麼多。
一位拎著麻辣燙的女生告訴記者,她就愛吃麻辣燙,雖然知道不太衛生,食物燙著塑料袋的味兒也很難聞,但是就是想換著樣式吃。對於小飯店使用非食用鹽的問題,該女生表示,他們作為學生沒有鑒別能力,也不知道到底誰家的鹽是含碘的。
哈市教育局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視導員楊狄表示,一二二中學曾多次試圖封閉學校,讓學生在校內就餐,但多次接到家長舉報,稱孩子吃不好飯,有強制學生在校內就餐的嫌疑,無奈之下校方只能對學生午餐進行開放。
哈爾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管理處處長齊政一表示,學生就餐安全是全社會的大事,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一定要提高孩子食品安全意識,不要只給孩子幾塊錢了事,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保障孩子的用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