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一開放式大院成『安全樣本』裝上監控器盜賊嚇跑了
2013-04-24 10:12:39 來源:生活報  作者:黃迎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引言

  這是哈爾濱一個普通的老式大院,五個出入口無遮無擋,衛生髒亂不說,更常常被盜賊“光顧”。如今,小區內安上監控器後,影像直接接入居民家,將屢屢在此得手的賊都嚇跑了。在今年哈市推進天網工程全覆蓋的大背景下,這不失為一個成功的范例。

  老徐(左)帶領治安聯防員排除安全隱患

  生活報4月24日訊 “前陣子一天半夜,一個小賊摸進大院,一眼瞄見頭上有監控,扭頭就跑。整個經過監控照得可清楚了,有了監控就是好!”提起新裝的攝像頭嚇跑了賊的事兒,50多歲的居民楊女士顯得很興奮。她所說的大院是哈市南崗區阿什河街3號、馬家街118號、河渠街83號所圍成的一個普通的老式居民院。4月9日,經過21天的改造,這個開放式大院裝上了門、安上了聲控燈,又安裝上了28個攝像頭。為了感謝盡心盡力促成此事的片警徐春善,居民們給這個大院取名“老徐大院”。

  據悉,“老徐大院”是哈市為數不多的安裝監控器的開放式庭院之一。4月2日,哈市召開會議要求,今年繼續推進天網工程二三期建設,其中一個很重要方面就是在未封閉和半封閉小區安裝監控,待二三期建設全部完成後,哈市天網工程將達到全覆蓋。

  曾經的大院

  車停院裡還不如街上安全

  白天拾荒者當倉庫,晚上小賊常來“溜達”,車停院裡比停街上還不安全,因為街上有監控,而院裡卻漆黑一片。

  4月21日,記者來到“老徐大院”。嶄新的大門,院子裡地面清掃得乾乾淨淨,幾位老人坐在院裡空地的椅子上曬著太陽、聊著家常。居民楊女士告訴記者,這裡住的都是老鄰居,每天都有居民自發清掃院子,好環境來之不易,大家非常珍惜。

  這個“老徐大院”以前還有個名字叫“長草院”。在這些老街坊的記憶中,這處居民院在20年前就沒人管理了。院裡的野草長得比人都高,而且五個出入口無遮無擋,收破爛的、流浪乞討的,都把這裡當臨時旅店和倉庫。到了晚上,這裡沒有一盞燈,院裡、樓道漆黑一片,砸車玻璃盜竊、搶劫的事兒時有發生。“車停院裡比停街上還不安全。”居民張偉說,民警也總來巡邏,但管起來談何容易。

  大院也是轄區派出所的心病。榮市派出所所長商延順對大院多次走訪,決定讓經驗豐富的老片警徐春善接管這裡,教導員楊大軍、副所長龐志等也多次共同商議,最終決定全力支持,為大院安裝院門、單元門、監控器等設備。老徐接下了這個重擔。

  監控推廣遇阻

  抓到劃車玻璃人帶來轉機

  “其實居民和商戶們也想自己的所在環境能安全一點,有個撮合的人兒,就成了。”

  改造,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老徐說,剛開始走訪,沒有幾戶支持他。深入接觸中,老徐發現這個大院並不難管,居民對於大院的管理也充滿期待,只是苦於沒有人組織,恰逢哈市公安局開展天網全覆蓋工程,這個大院做好了能對別的院落起到示范作用。

  老徐說,恰逢院裡發生一起劃車玻璃的案件,案發地點上方有一個監控探頭,是一個住在大院裡的出租車司機為了看車安裝的。老徐立即拷貝下錄像內容進行偵破,終於抓到劃車玻璃的人。借此機會,老徐拿著存有監控錄像的筆記本電腦挨家走訪,尤其是沿街商戶,在老徐的牽頭下,商戶們紛紛出資,購置監控探頭、照明燈等設施。

  探頭買來了,監控平臺成了問題,大院年代久遠,沒有任何電信設施,直接接到派出所工程量過大,聽說了這事兒幾戶居民搶著要求把監控線連到自己家中的電腦上,最後確定裝在三戶居民家中。記者來到安裝監控平臺的李老先生家,他正坐在電腦旁喝著茶水,關注著屏幕上大院內的情況。“就在三天前,李大爺還給我打電話,告訴我院裡來了生人,在院裡東張西望,我馬上趕到,發現是個貼小廣告的。”老徐說起李老先生的認真勁兒特別佩服。

  幾十個探頭

  讓大院裡沒有死角

  被抓後,盜賊還懊悔:“以前沒事順道就來這個大院溜達一圈,冬天順白菜大蔥,夏天拽點大蒜黃瓜,窗臺上的涼鞋也拿過。沒想到這麼破的院兒也裝監控了,早知道不來了。”

  居民楊女士指著監控器說:“就在幾天前,新裝的監控器還嚇跑了一個賊。”4月初的一天晚上,院裡又進賊了。監控顯示,這個賊看到院裡新安的聲控燈後,遲疑了一下,東張西望了一陣。然後,他抬頭看到新安裝的一處監控器,轉身就跑。不過,他剛轉身出了門,就被榮市派出所的巡邏民警堵個正著。

  21天的改造,老大院安裝了28個探頭,全院600多戶2000餘名居民自發聯名寫信給相關領導,對於老徐為大院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謝,“老徐大院”也由此得名。記者了解到,今年,哈市公安局將全面推進天網工程建設,未封閉小區、半封閉小區和易發案小區,將完成智能電子抓拍系統建設400套。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