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4月24日訊 拖拉機隆隆作響,各種農機齊上陣,耙地、深松、點籽、下管、覆膜、噴灑農藥……22日,大慶在打贏除春澇、抗低溫戰役後,開啟春播生產第一犁。
去年7月至10月,大慶平均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多96毫米,秋後冰封地;去冬今春,平均降水量比歷年同期多39.2毫米,致使大面積春澇發生。統計數據顯示,今春澇情最嚴重時澇災面積達712萬畝,明水面積最高時達400多萬畝,引發大慶市有水文記錄以來的最大凌汛。今年3月1日至4月20日,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低3.8℃,春澇、低溫疊加,導致今春大田播種比正常年份推遲10天。
面對嚴重災情,大慶各級政府牢固樹立除春澇、抗低溫、保春種思想,全力做好春耕生產。市政府專門召開會議,明確抗災舉措。市政府提出,全面恢復2012年節水增糧行動新建成的33.4萬畝玉米膜下滴灌和以前建成的膜下滴灌項目,市財政撥款500萬元,購置滴管管帶,實施農膜補貼,大力推進玉米膜下滴灌建設。市政府投資600萬元、縣區匹配400萬元,購置1000臺水田插秧機,分配給水田區農戶,增進插秧進度。通過兩大舉措,搶回玉米播種和水田插秧有效耕作時間5天左右。
市水務局及時下發《指導意見》和玉米膜下滴灌恢復建設實施方案,兩個督查組深入各縣區、鄉鎮檢查指導,組織各縣區編制了《工作預案》,通過工程、機械、人工等措施排水除澇。截至目前,全市已出動各類機械和車輛2萬餘臺,其中投入挖溝設備260臺、排水機泵2800多臺套,清淤挖溝240多公裡,修復構造物54座,消除明水面積381萬畝。
截至22日,明水地塊基本消除,土壤?情從南到北逐步達到整地播種適宜狀態,春澇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有100萬畝大田地塊?情顯澇象。玉米膜下滴灌恢復建設將於5月5日全面完成,春耕期間大慶搶回農時3至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