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4日訊 日前,71歲的望奎縣望奎鎮紅六村農民谷連貴和75歲的宏達社區居民馬春吉在望奎縣紅十字會領取了人體器官捐獻卡,成為了這個縣前兩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谷連貴出生於1943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黑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土裡刨食”、“一畝三分地”是他生命的依靠。如今,年歲已高,不能耕作,聽聽廣播、看看電視成為了老人生活的一部分。一個月前,看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道了一位身患殘疾的小女孩自願捐獻眼角膜時,老人的心靈受到了觸動。在我們采訪中,谷連貴如是說:“一個小女孩都能這樣做,我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也應該做到。”這就是一位普通農民的最朴實的想法和初衷。
馬春吉出生於1939年,是這個縣汽車開關廠的退休職工。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職工,老人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老人說:“一生當中,我沒有做出太大的貢獻,感到遺憾,覺得不完美。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奉獻愛、接受愛。作為一名普通老百姓,走後留個土堆有啥用!我要做點有價值的事,走後留個念想,纔不白活。”
兩位老人同時表示:自己走後,要把骨灰撒入母親河——呼蘭河,回歸孕育自己的這片黑土地。
據了解,今年是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正式推開之年。年初以來,望奎縣紅十字會把開展人體器官捐獻活動作為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弘揚紅十字精神,引導群眾移風易俗,倡導人體器官捐獻新風尚,讓群眾對人體器官捐獻形成科學的認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個縣紅十字會成立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組,並在縣紅十字會專門設立了器官捐獻辦公室;開展了以“器官捐獻,生命永續——愛讓生命之花重新綻放”為主題的器官捐獻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單1萬份,宣傳手冊3000多冊,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公開了6759595人體器官捐獻諮詢受理電話,解答器官捐獻的具體問題和受理程序,共接待來電諮詢50餘次。
據了解,目前,望奎縣還有5名居民在縣紅十字會做了登記,表達了自願捐獻器官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