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 『這些在我等紅燈的時候塞進來的小廣告,真是太煩人了!』哈市市民李先生指著手中『代開發票』的廣告無奈地說,『每天開車上下班都會遇到這些往車上塞小廣告的人,有時候車還沒停穩就冒出個人,見到開車窗的就把廣告扔車裡,沒開窗的不是把廣告別到車窗縫中,就是乾脆塞到雨刷器上,他們那動作真叫麻利,可我這開車的人心是懸著的,生怕撞到他們。』24日,記者就哈市車流中發放小廣告的現象進行了采訪調查。
車流量大路口多見發小廣告者
24日9時,記者驅車前往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在經過西大直街與通達街交叉口時,前方路口亮起了紅燈。這時,從車流夾縫中走來一名戴著帽子口罩的女子,手上拿著厚厚一疊廣告卡片,只見她輕車熟路地穿梭於尚未停住的車流之中,將手裡的卡片一張張發出,動作十分嫻熟。在記者采訪的半個小時內,這名女子大約發了200多張小廣告,每當紅燈亮起後,她就走到馬路中間,在眾多等紅燈的車輛中穿梭,左右開弓,不放過任何一輛車,待信號燈轉綠,女子就迅速穿過要起步的車流,小跑到路邊,等待著下一個紅燈。她每次發放約20張廣告單,總共發放了十餘次。記者下車詢問這名女子發廣告的收入是多少,到哪裡去找這樣的活?女子顯得有些局促,只是回了一句『五六十吧』。那這樣的工作覺不覺得很危險?她也只是淡淡地說,習慣了。
隨後記者又來到南崗區先鋒路與宣化街的交叉口,此處較為寬闊,車流量相對較大,紅燈時間也很長,有兩名男子在此發放小廣告。
10時左右,在香坊區紅旗大街與香坊大街的交叉口處,記者看到了驚險的一幕。紅燈時,一名圍著頭巾的女子,手裡提著一個紅色布袋子,動作麻利地給所經之處的兩個車道上的車輛塞下小廣告。可當她剛給一輛轎車塞完廣告,准備從一輛罐車與這輛轎車中間的縫隙穿出去拐彎到路邊時,前方路段的信號燈已經變成了黃燈。由於罐車體積較大,遮擋了視線,她從罐車後方拐過去並沒有看到另一側駛來了一輛剛剛減速的轎車,這時只見轎車司機猛踩了下剎車,並發出刺耳的聲響,所幸在女子前方近一米的距離停住了,此情此景,不禁讓人替她捏了把汗。
司機一周能攢
70多張廣告卡
哈爾濱市天聯出租汽車公司的張海龍師傅拿著手中的20多張廣告卡片給記者看,『你瞧瞧,這不全都是嗎。不管你要不要,硬是塞到你車裡、門縫裡、車窗上,我們不想扔大街上,給環衛添負擔,就放到車裡,要是一周不扔,估計能攢出70多張,真是太煩人了。』
『我有一次就見到過一名環衛工人等於是跟在一個發小廣告的人身後打掃,廣告一發,司機就扔,司機扔完這名環衛工人就掃。』在某企業當司機的韓曉博對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歷,『我們公司總用車,我一天得跑過三五趟,每次都有「收獲」,回頭數數一天能收個七八張小廣告,收了就是扔,那上面的廣告,基本都沒什麼用,再說以這樣的方式做廣告,即便廣告內容有用,也讓人覺得信不著。』
車主:真怕不小心發生事故
『我今天下班開這一路車,被「廣告」了3次!』在接受采訪時,市民於美良女士告訴記者,『我是個新手,本來一看紅燈和橫穿馬路的行人就緊張,經常滿手都是汗,這些發小廣告的人一在馬路中間出現,我這方向盤都不知道該往哪兒打了。有次我正聚精會神盯著紅燈准備啟車,「啪」一下一張小廣告就拍到了前風擋玻璃上,嚇了我一跳,一腳油門差點就追尾了。』
一名在通達街上打掃的環衛工人說,車主在收到這些小廣告的時候,很多人都會直接扔出窗外,給清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像這種名片類的廣告,有時根本掃不起來,就得彎下腰去撿,一刮風紙片就滿哪兒飛,這可是在大馬路上,都是車,但是我們不過去撿還不行,每次都提心吊膽的。』
南崗區宣化街上一家汽車維修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小卡片別在車窗上,有可能會影響車窗的自動控制系統,如果小卡片掉到車門內,那問題就更嚴重一些,維修起來價格不菲不說,也很麻煩。
市民:小廣告這麼難管嗎?
記者撥打12319城建熱線電話反映了這一情況,12319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會對所反映情況進行上報處理,但是具體到這一情況是歸哪個部門專門負責,並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會與哈爾濱市城管局、哈爾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反饋消息。
隨後記者又聯系了哈爾濱市城管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馬路上塞小廣告的問題並不歸其單位負責。而哈爾濱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的工作人員稱,這些小廣告如果是粘貼在建築物或者構築物上,纔能歸其單位負責,此事不在他們管轄范圍內。
在采訪過程中,很多車主及熱心市民都表示,城市變得越來越乾淨整潔,可是街頭發小廣告的事情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希望相關部門能管一管。
專家:治理流動小廣告應該從源頭入手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趙瑞正講,這種在機動車道上發小廣告的現象如果想得到治理,首先就要從源頭上入手,對於小廣告背後的商家,該由相關部門對其勸誡和約束,不應該采取這樣的方式進行廣告宣傳,對多次違反者應給予一定的處罰。因為從安全角度而言,對於派發廣告的人和機動車這樣做都是不安全的,甚至違反了一些交通方面的法規。其次,相關的執法監督部門也應完善法規的規定范圍,發揮執法作用,對這樣的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定期檢查。最後,市民如果發現這種情況,可向有關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