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5日訊 (記者 李倩) 這周是生豬收購價跌至6元以下的第4周,連續下降的豬價讓很多養殖戶大呼“吃不消”。以往的“金豬”、“致富豬”現在成了很多養殖戶手裡的燙手山芋,扔扔不得,養卻養不起。對於未來不少養殖戶表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母豬的繁殖增加了豬場的經濟壓力。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距離哈爾濱市90多公裡的巴彥縣,是遠近聞名的“全省生豬第一縣”,曾連續5年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據統計,該縣有2萬多居民從事養豬業。豬價下跌後,養殖戶的生活如何,帶著疑問,日前,記者深入巴彥縣
一探究竟。在巴彥縣,70%的生豬是靠散戶飼養,散戶們面對如“過山車”一樣的豬價波動,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價格高了就多養,價格跌了就認賠。養殖戶杜廣敏就是其中一位。
養殖戶杜廣敏希望豬價不要再降了。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散戶:把母豬賣掉 不打算再養了
杜廣敏養豬已經十多年了,家裡100多頭肥豬個個膘肥體壯,眼看就要出欄了,可一斤纔5塊多的豬價,讓她怎麼都高興不起來。杜廣敏說:“今年春節一過,價格就降下來了,現在跌的連本都保不了。”看著就快出欄的豬,杜廣敏左右為難,賣的話肯定賠本,養著又得再花飼料錢。
杜廣敏回憶,生豬價格從3月份開始跌,從當時的每斤7塊多錢,一直跌到現在的每斤5塊多。4月初她家5.1元/斤出欄了60頭生豬,算下來不僅不賺,還虧了二萬多塊。
談及上次賣豬,杜廣敏仍心有餘悸,她向記者介紹,現在賣豬都是收豬的直接上門收,價格他們說多少就是多少,由於巴彥縣離哈爾濱比較遠,在哈爾濱收豬可能每斤5.4/斤,到這就5.1元/斤了,這中間的運費都由養殖戶自己出,一頭豬就少賺60多塊錢。
“聽說南方有些地方已經給補助了,再這麼虧下去,真要挺不住了。”她苦悶地說。
養殖戶李紅文猶豫著還要不要再養豬。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在東腰屯的養殖戶李紅文看來,養殖戶不光要承擔運費還要面臨價格波動的全部壓力。在他家的小院裡,養著60頭母豬、180多頭仔豬,最近一次賣豬是月初,一次出欄了36頭豬,可由於行情不好“沒踩上點”,他一次就虧掉了近一萬元。
李紅文說:“豬價好壞,屠宰場都不受影響,虧的多的都是養殖戶,這行價格變化太快,風險太大”。在他的記憶裡,年前豬價最好時一頭豬能賺400多元,可是好景不長,豬價大起大落,幾個月就一“折騰”,再這麼虧下去賺的錢就都要賠進去了。
“雖然生豬價格在下跌,但飼料成本卻在上昇。去年玉米1元/斤,今年1.1元/斤,他所在的屯已經有四五家把母豬賣掉,不打算再養了。”李紅文說。
這些年越來越頻繁的豬肉價格波動,也使得李紅文失去了養豬的信心,他也准備改行乾別的。李紅文對記者說:“豬肉如果降到5塊以下就不乾了,出去給人打工去。”
窪興種豬場的母豬。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種豬場:一個月也沒有幾個抓豬的
散戶如此,上了規模的養殖場的情況會不會好一點呢?
巴彥縣窪興種豬場是當地數一數二的種豬場,僅母豬就有500多頭,年前生意好時,豬場裡每天都有農戶來抓豬,有時一天就是十幾頭豬,可隨著豬價的走低,豬場的生意也走進了低谷,記者在該豬場采訪時了解到,4月以來,種豬場生意特別差,快一個月了也沒有幾個抓豬的。
生產場長黃玉告訴記者,養豬這生意和別的不一樣,別的買賣生意不好,可以不賣了,把貨存起來,等生意好的時候再出手,可生豬只要活著就要張口吃東西,一張口就是要“錢”。
黃場長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頭豬長到220斤,飼料成本約為1200多元,水電費十幾元、人工費100多元,再加上防疫費和保健費,每斤的成本大概6.5元左右。可現在收豬的價格纔5.4元/斤,賣一頭豬就要虧本250多塊錢。
黃場長無奈的看著剛出生的小豬。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黃場長說:“養豬5年多來,這是豬場最難熬的一個春天了,雖然他們在當地還算是有規模的養豬場,可即便規模養殖,面對豬價下跌,飼料、玉米、人工等成本上漲也要扛不住了”。黃廠長說,現在場子每個月的運轉費用就要1百萬,再加上母豬不斷地繁殖,要靠賣豬倒出有限的圈捨給新的仔豬,逼得他們即使虧本也要賣,可是一旦資金斷鏈,就只能停止繁殖,賣母豬了。
采訪時,當記者問他如何判斷豬價時,黃場長頗為無奈地說:“和豬打了這麼多年交道,可還是沒法准確預測啥時候豬價該漲,啥時候要跌,只知道,豬價暴跌後肯定就又要漲價了。”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幾家養殖場,了解到,這次豬價的嚴重下跌,對散戶和養殖場的打擊都是一樣的,養殖戶無論大小無一不賠本。據巴彥縣畜牧局局長王玉波介紹,巴彥縣從3月到現在,生豬出欄大約為60萬頭,按每頭最低虧損200元計算,3月以來,巴彥縣養殖戶的虧損額達一億以上。
“豬周期”震蕩頻繁 養殖戶壓力大
采訪過程中很多養殖戶也表示日漸頻繁波動的“豬周期”也給養殖帶來了不少的困難,據養殖戶們介紹,過去養豬一般3年一個周期,賺一年、平一年、虧一年。只是近年來,豬肉價格變化周期越來越短,波動性也越來越大,比如這次的豬價下降就呈現出下降快,跌幅大的特點,這是近幾年難遇的。
據哈爾濱市物價監督管理局7日監測數據顯示,哈爾濱市豬肉價格跌入10元區,這是自2010年12月以來首次降至10元區,創28個月以來新低。據省物價局對我省肇東市、五常市、訥河市、呼蘭區、五營區、望奎縣監測點監測,月初我省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為每500克5.73元。全國生豬平均出場價格為每500克6.36元,比全國低9.91%。
剛繁殖的仔豬。東北網記者 李倩 攝
供大於求仍是養殖戶虧損主因
是何原因造成如此嚴重的虧損,省商務廳肉類協會秘書長唐新宇表示,我省生豬供大於求是導致價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唐新宇告訴記者,我省生豬以產大於銷為常態,因此,對省外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全國生豬行情對我省生豬收購價格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全國范圍內生豬生產經過連續幾年增長,導致市場供大於求。
巴彥縣畜牧局局長王玉波也表示,以巴彥縣這一生豬大縣為例,散戶飼養佔到了總飼養量的70%,這不利於及時了解,合理判斷生豬飼養量。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春節前供需兩旺,節後豬肉產品消費大幅減少,部分年前壓欄生豬3月份集中出欄,市場呈現供大於求格局,這些對生豬價格造成了明顯影響。同時生產成本繼續昇高,也是當前生豬養殖處於較嚴重虧損狀態的原因。
養殖戶“抱團”抗風險
如何改變養殖戶在“豬周期”中“總受傷”的被動局面,提高抗風險能力,巴彥縣窪興種豬場黃場長等希望國家能建立生豬價格風險調節基金,在生豬價格波動時對養殖戶進行補貼。
巴彥縣畜牧局局長王玉波也表示,雖然巴彥縣的生豬養殖有了一定的規模,但仍舊沒有形成大的“團體”效應,定價權又不在養殖戶手中,部分收購商利用市場周期故意壓價,尤其是小型的養殖戶由於沒有固定銷售渠道,利益更得不到保證。下一步將努力讓廣大養殖戶能抱團發展,共同參與市場議價,爭取到更多的定價話語權,同時,加快發展本埠的深加工企業,提高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