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訊 在分數、位次、最低錄取線全部透明的情況下,如何綜合多方因素,提高高考志願命中率,是近期考生及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孩子的分數如果夠了,但志願為求穩妥卻沒報,那會相當遺憾;反之,如果放手一搏,沒准能幸運地進入自己心儀的院校,這個度到底該怎麼把握?究竟是“保底”還是“冒險”,多位具有豐富高三經驗的老師都表示,這不僅是對考生綜合實力、填報志願技巧的考驗,也是對其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高考”。
“二選一”原則:先專業,後院校
根據以往的填報志願指導經驗,老師們認為,出分報志願的確相當考驗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各院校錄取線未知的情況下,考生要根據自己的成績、在全省的位次和省內最低錄取控制線,綜合考量、篩選所要選報的院校及專業,特別是要著重選擇好各批次的第一志願及專業。在分數“受限”的情況下,院校與專業只能二選一時,要優先選擇專業,再挑選院校。
班主任意見:很重要,要參考
填報志願時,考生一方面要多聽取自己班主任老師的建議,因為他對每個考生的情況都最為了解,考生要將其建議作為重要的志願意見加以考慮。同時,在知道高考成績的第一時間,考生就應該與事前選擇好的備選志願院校積極溝通,了解招生老師的意見建議,因為院校一般都會對當年的錄取線有一個相對准確的預測,這對考生填報志願會很有借鑒意義。
“不管‘保底’還是‘冒險’,考生和家長都要事先做好填報志願的‘功課’,結合自身成績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院校、專業,並有無論結果如何決不後悔的心理准備。”
相關鏈接
省招辦將提供多種形式指導
為更好地為考生及家長填報志願服務,“五一”過後,省招辦將編發相關政策系列解讀和考生出分填報志願系列注意事項,同時編發前3年各招生高校錄取分數線供考生參考比較,並通過公布各級招考辦諮詢電話和網址,安排招考部門工作人員利用電話答疑、在線釋惑等多種形式,幫助考生合理填報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