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6日訊 有屋難住,有家難回,一對古稀夫婦,被地面下沈、牆體裂開大口子的房子折騰得夠嗆。二老在危房裡居住提心吊膽,生怕哪天房子轟然坍塌,把他們砸在底下。於是,老兩口搬到離家幾裡外的平房,又擔心不斷返污的下水管,把房子越浸越糟,還要隔三差五回樓房淘水。不敢住,沒人修,兩位老人半年來,折返於兩套房子間,身心疲憊。25日,接到鞏玉成老人打來的求助電話,希望有關部門能將他居住的房屋維修。

牆體裂開1米多長的“口子”。
讓71歲的鞏玉成和老伴兒日夜擔心的房子,位於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榮華10號樓1門102室。“這套房子是原建華廠宿捨樓。1985年建成。1995年左右,房子歸了個人。”鞏大伯說,他於當年繳納了千餘元的房屋維修基金。
轉眼二十幾年過去了,2011年,房子的“身體”每況愈下。“先是下水道總堵。”鞏大伯說,他家住一樓,幾年裡,每個月都要找人通四次下水道。
堵了通,通了堵。污水上返,長期浸泡地基,帶來了更大的安全隱患。“前兩年,洗手間的一面牆體裂開一條小縫。”鞏大伯說他當時沒太在意。半年前,房屋靠近洗手間的地板突然大面積凹陷,一面牆出現了一個大豁口。“連門框上方的木頭都扭曲變了形。”鞏大伯的子女都在外地,知道事情嚴重,一遍遍地電話催促他們快些搬到自家平房。
25日,記者來到鞏大伯家的樓房時,已有不少居民在此等候。“我們就住在樓上,希望有部門盡快維修,我們沒有地方搬家,住在這兒很擔心。”、“要是房子真塌了,後果不堪設想。”樓上居民知道記者到來,紛紛道出擔懮。
記者剛走進鞏大伯的家裡,就聞到了刺鼻的臭味兒,眼前正對面的牆體上出現一道豁口,蜿蜒曲折,地板大部分被掀開,靠裂口的牆根旁邊,出現了一大一小的洞口,裡面塞著不少磚頭瓦礫。“這些都是我和老伴塞進去的。”記者測量後得知,牆體裂開的口子有1.5米長,3厘米寬。地面的洞口,深度都在16厘米以上,在洞口附近稍微一跺腳,就能聽到裡面空洞的響聲。“當時地板突然凹陷時,我們就把地板掀開了,怕不知道哪兒有空洞,人再掉下去!我們看到的只有兩個洞口,其實,三米長的牆體旁邊,大部分都空了,只是還沒有塌陷。”
如今,鞏大伯和老伴兒都搬到了幾裡外的平房居住,可是還要隔三差五的回來“報到”。“下水道經常返污水,兩天不淘,水就能沒過腳脖子。”為此,兩位老人還買了個抽水泵。
記者隨後找到負責該樓的新華機器有限責任公司嘉業分公司。“我們已經報到維修部門審批了。”該公司趙經理說,經查,該樓已經沒有房屋維修基金了,要是維修,需要居民自籌資金。住戶得自己協調,他們沒收物業管理費,沒有資金來源,也沒有別的辦法。
“以前也和鄰裡協商過,但並不是所有居民都同意拿這筆維修資金。”聽到趙經理的回答,鞏大伯和老伴兒一籌莫展,鞏大伯表示,這套房如今到了不能不維修的境地了,他們又都上了歲數,實在折騰不起,如果房屋真的坍塌,那麼受害的,又豈是他們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