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於文峰換心19年 刷新亞洲紀錄
2013-04-27 08:51:3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27日訊 『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個病人,家人和朋友也像正常人一樣對待我,朋友相聚喝點小酒,周末和學生一起爬山,我現在的生活和正常人沒什麼不同。』說話的是接受心髒移植手術已健康生活了19年的於文峰,他打破了楊玉民心髒移植手術後存活18年半的紀錄,成為新一屆亞洲『換心』紀錄。26日,於文峰參加哈醫大二院舉辦的『愛心日』義診活動,同行的還有其他幾位換心人。哈醫大二院為他們進行了身體健康全面檢查。於文峰也跟記者講述了他的『心』路歷程。

於文峰和學生們在一起

  而立之年,身體孱弱的他險些猝死

  1994年,於文峰31歲,當時在尚志市帽兒山鎮學校任教,身體非常虛弱,『一有個流行感冒准能攤上,整天病病歪歪的,但是也沒尋思心髒有毛病,可能是先天體質比較弱吧。』於文峰說,同年2月份,他出現了渾身無力、冒汗的癥狀,『到後來躺在床上已經起不來了,需要人攙扶,生命只靠不斷輸液維持,感覺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很恐懼,心情也變得很糟糕』於文峰說。

  隨後,於文峰被送往哈醫大二院接受治療。據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主任蔣樹林介紹,於文峰是由心肌病導致的嚴重心律失常入院,入院時已經有過反復室顫,並且有雙下肢浮腫,搶救多次,隨時有猝死的危險。當年2月8日,哈醫大二院投入80多名醫務人員進行了第二例心髒移植手術。與第一例心髒移植患者楊玉民稍顯不同,於文峰的術後恢復堪稱奇跡,術後僅3天,很多指標開始回歸正常,半個月後,於文峰心髒和身體狀態就已經恢復如初,甚至可以出院了。蔣樹林主任回憶,第一例心髒移植患者楊玉民經過了長達數月的恢復和漫長的反復治療,而於文峰心髒移植的成功,在事實上比第一例更加鼓舞醫務人員對心髒移植的信心,也讓整整一代醫務工作者加強了對心髒移植術後效果的實際認識。

  楊玉民大哥給了我『換心』的勇氣

  『我是看到了楊大哥換心成功了,我纔有的信心。』於文峰說,在換心之前,他也經過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做,怕手術失敗,下不了手術臺,不做,現在的身體就已經支橕不住了。『從來都沒有那麼恐懼過,親友都勸我放棄,畢竟在思想相對閉塞的小鄉鎮,覺得換心是太不可思議的事兒,不可能成功,自己也在矛盾與恐懼中不斷掙紮,是楊大哥給了我邁出這一步的信心。聽說楊大哥去世的消息時,我正在給學生上課,我立即跟學校請了假,趕到哈爾濱送楊大哥最後一程。』於文峰回憶道。

  於文峰說,『楊大哥給需要做心髒移植的患者開了一個好頭,他雖然走了,我會把這個接力棒傳遞下去,健康、積極、樂觀的生活下去,也給其他需要做心髒移植手術的患者們信心和勇氣。』

  『換心』後,除了身體的改變,於文峰的心態也改變了很多,『有了換心的經歷,我對生命有深刻的體會,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寶貴的,金錢和名利都顯得微不足道,上天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只有加倍奉獻和珍惜纔能對得起大家、對得起社會。』

  於文峰告訴記者,這幾年來,我感覺自己身體很好,沒有什麼不舒服的,近19年來只出現過兩次排異反應。因為心髒移植有排異反應,他要經常服用抗排異反應的藥物。提高心髒移植生存時間,世界上都沒有什麼經驗,我也是摸索著前進,我知道藥物都有毒副作用,所以把每天服用一次的藥物改成了三天服用一次。

  換心後,於文峰已送走9屆畢業班

  於文峰自1994年2月8日『換心』到現在已經健康生活了19年零2個月多,做完手術以後,於文峰極力呵護著自己重生的『心』,飲食上吃清淡的食物,適量進行身體鍛煉,不生氣等等。『大約過了五六年以後,我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況很好,例如家附近的帽兒山,一般人爬著都很費力,我也試著爬了一次,一點也不落後於別人。』有的時候親朋好友邀請吃飯,在飯桌上他還能喝點酒,身體也沒有出現不適的情況。

  於文峰今年50歲,從『換心』後已經帶了9屆高中畢業生,他現在帶的是高二的學生,由於已經開始備考,於文峰承擔的教學任務是異常繁忙的,每周上7天班,無休息日,即使工作壓力如此之大,他仍然精力充沛,與學生們打成一片。

  於文峰的家距離學校每天往返2公裡,他始終堅持步行,沒做手術之前於文峰總愛感冒,手術之後,身體素質變得很好,很少感冒。他每天早上會用冷水洗臉,用冷水擦洗上身,這個習慣他一直保持到現在。

  重生的於文峰從不拿自己當病人

  不久前於文峰收到了一位換心33年健康存活的美國人的祝賀信,老美在信中恭喜於文峰度過換心後的第19個生日,並鼓勵他好好保重,爭取超過自己。這讓於文峰很受鼓舞。

  『以我目前的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超過那個換心之後活33年的美國人不成問題,我有信心。』於文峰說,一個生病的人,不論他得什麼樣的病,能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很重要,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病人,該乾什麼乾什麼,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領導也會把你當成一個普通人對待。對於子女盡父親的義務,對待妻子承擔丈夫的責任,對待親人承擔照顧的義務,和同事真誠、平等相處,承擔領導分配給的各項工作,成就感和責任讓你不斷向前走。

  於文峰從來沒把自己當作一個心髒病患者,19年來他對自己的心髒『了如指掌』。『不能因為做過手術就把自己當成一個重病患者什麼都不做了,這反而是不健康的心態。』於文峰講,『對心髒疾病理性認識是「養心」的關鍵,我每天充實地工作,規劃好生活節奏,保持心情愉快,及時和醫生溝通,定期體檢了解自己的心髒狀況,就是心髒「保養」最簡捷的秘訣。』□記者張海霞文/攝

  相關鏈接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超過2.7億,其中,高血壓患者2億,心肌梗死患者200萬,先心病患者200萬,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心血管病,每年心髒猝死的總人數約為54.4萬人。心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城市和農村人口的第一大死因,在城市、農村人口死亡因素中,心血管疾病分別佔41%和40.3%。

  據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主任蔣樹林介紹,絕大多數心血管疾病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醫務人員,認為沒有癥狀就不必檢查心髒,或者過分樂觀提出『保守治療』,卻往往是等到疾病發展到『有癥狀』已經十分嚴重。實際上,心血管疾病復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是疾病癥狀與疾病危害不平行。『有癥狀的不一定是心髒病,而有心髒病不一定有癥狀。』蔣樹林主任指出,『這是心髒疾病迅速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心外科經常接診那些拖到不能再拖纔來就醫的患者,而這時患者的心肺功能都已經嚴重受損,很難再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而醫藥費更是花費巨大。』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昇,我國心血管疾病也逐年呈現高發態勢,表現為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高醫療費用,導致這些問題的首要原因是對心血管疾病的認識不足,認識不足包括輕視和過度重視兩方面。

責任編輯: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