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8日訊 一座城市猶如一輛汽車,行駛速度如何,除了本身性能外,還要看“燃料”。
人就是加大城市動力的重要燃料之一,恰似汽車和汽油的關系。而在這種特殊的“汽油”中,流動人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月25日,在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上,大慶市公安局做的《關於我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中指出,大慶市流動人口每年以7萬人的速度遞增,到2012年,已經達到38.5萬人。
大慶的經濟、文化、醫療、教育、公共設施等各種資源優勢對流動人口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盆地效應”越來越明顯,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流動人口投入到大慶城市發展建設浪潮中。
流動人口年增7萬人
近年來,大慶市城市規劃項目全面實施,重點經濟項目快速發展,教育質量普遍提高……這些都是吸引流動人口聚集的重要因素。
從公安機關的統計數據來看,2010年我市流動人口24萬人,2011年31.5萬人,2012年38.5萬人,年均增幅超過7萬人。
流動人口主要集中在五區,四縣相對少些,五區中以薩爾圖、讓胡路兩區居多,佔全市流動人口總量的71.11%。
流動人口成城市建設主力軍
乾土建的、經商的、搞科研的……在大慶的各行各業中,都有流動人口的身影,他們立足本職工作,兢兢業業,為我市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
王樹新,海倫人,現在是我市一個重點項目的粘磚工人。6年前,來大慶打工的他,愛上了這裡,他說,在大慶不但工資高、待遇好,而且還有一種家的溫暖。
“再乾幾年,攢點錢,就把老婆孩子接過來,做地地道道的大慶人。”這是王樹新最近幾年的目標。
在大慶有眾多“王樹新”。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市從事建築、運輸、服務、環衛綠化等工作的,流動人口佔90%以上,佔流動人口總量的72%左右。除此之外,流動人口中經商的佔12%、搞科研的佔2%。
據公安機關統計,近50%的流動人口在我市工作、生活多年,為城市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張小卡片降低犯罪率
流動人口犯罪率高,是城市的普遍現象。由於流動人口素質相對低、法律意識差,纔拉動了犯罪率的曲線。
為切實保障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降低流動人口犯罪率,我市在流動人口管理方面采取了多項切實可行、卓有成效的措施,居住證就是其中之一。
看似簡單的居住證,內存信息量卻很大。居住證用的是二代身份證的制作技術,不僅有流動人口的基本信息,還有諸多社會信息和專用信息。
不僅如此,我市率先將個人自然信息、指紋信息和DNA信息全部兼容到居住證中,其中采集十指指紋和DNA的做法為全國首創。
截至目前,我市共辦理居住證22萬張,采集流動人口指紋信息26萬份,DNA樣本14萬份。
一個小小的居住證在預防流動人口犯罪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這一點數字足以說明:2012年流動人口犯罪人數和比例與2011年相比,分別下降了4.7和4.8個百分點,而且在辦證數量較多和辦證率較高的龍鳳、高新區、乘風、東湖等幾個公安分局轄區的流動人口犯罪率明顯下降。
管理機制應進一步健全
為全面了解我市流動人口現狀,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利用20天時間調研,在總結成績、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更提出了幾點建議。
首先,變管理為服務與管理並重,進一步提高對流動人口的重視程度。
其次,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建設,建議在區級全面建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在社區建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站,並把社保、計劃生育、子女入托就學、醫療、住房、就業等工作納入本地公共服務體系進行統籌。
此外,還要進一步明確、細化各部門在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職責分工,綜合采取多種方式,有效解決流動人口反映強烈的工資拖欠及文娛生活缺乏等問題,有計劃、按比例、分步驟地擴大優惠政策,積極、穩妥、漸進式地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常住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