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日訊 (記者 李博) 4月26日是第十三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一場科技成果招商轉化暨專利金橋服務對接會在伊春市舉行。30位來自省內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們帶著專利技術項目赴約而來。
參會企業關注展出項目。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我們這個項目主要解決像櫥櫃、地板等木材膠接制品游離甲醛等污染室內環境和耐水防潮問題,核心技術是膠黏劑”,來自東北林業大學的王老師介紹起參會項目,“1996年立項,2008年技術達到成熟。口口相傳是我們推廣項目的主渠道,大多企業則是通過網上檢索來尋求合作,輾轉纔和我們聯系上的。”王老師坦言,以往與企業的對接過程浪費了大量精力和寶貴時間。
企業與高校對接成功簽訂合作協議。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如何將專利技術商品化、產業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張毅表示,由政府搭橋建立平臺,使專利技術項目走出實驗室,走近企業,真正激發專利技術的生命活力,從而實現核心經濟價值。
“這是一次積極的探索和嘗試。結合伊春市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們精心篩選了270個專利項目,並邀請省科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的30位專家參會,一是為參會企業代表推介專利技術項目,二是為企業需求提供技術支持”。張毅介紹。
企業與微生物研究所現場對接。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對接過程中,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沙棘木耳項目頗受歡迎,4家企業表現出濃厚興趣。當天,伊春金瑞森林食品公司與研究所成功簽約。總經理王顯軍告訴記者,“黑木耳是大眾化的產品,大家用老辦法栽種顯然技術含量提昇不夠。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可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現在普通木耳的市場售價在30元每斤,而富含沙棘技術的功能性木耳售價則在百元以上。”王顯軍表示,合同簽訂後企業將馬上投入生產,微生物研究所的此項知識產權將在企業就地轉化,可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當日,近400家企業參加的對接會熱鬧非凡——專利技術項目琳琅滿目,企業各取所需,並及時的與項目負責人對接洽談。由政府所搭建的專利金橋,已然暢通了渠道,它的服務功能正在凸顯出來,從而真正發揮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