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3日訊 回想起年初的“霧霾”來,許多大慶人真正意識到了空氣污染的可怕。4月中旬,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走訪機動車檢測站、油田熱電廠、東城熱力等地,對大慶貫徹執行《大氣污染防治法》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統的調研。
主要污染物每年淨削減1%
淘汰落後產能、拆除小鍋爐、防風固沙、植樹種草、治理機動車尾氣……在空氣污染防治中,大慶采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經過多年的努力,大慶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總量保持每年1%的淨削減,空氣質量指標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一直優於國家環境質量一級標准,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值優於二級標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一直保持在350天左右。石油石化城市主要特征污染物指標總烴濃度由2000年的3.1毫克/立方米下降到目前的1.8毫克/立方米,優於國際上2.0毫克/立方米標准限值,去年萬元GDP綜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6.7%,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連續13年名列全省第一。
補齊“短板”是現今關鍵
大慶的大氣質量污染源有煤煙、尾氣、化工、油煙以及揚塵。隨著經濟的發展,控制和改善大氣質量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保持現有水平甚至進一步降低污染物總量,對大慶來說,要做的還有很多,而現階段最關鍵的仍是將“短板”補齊。
市人大在調研中發現,以尾氣污染來說,截至去年年底,大慶還有將近2.9萬臺“黃標車”沒有淘汰;油煙污染中,主城區的3321戶餐飲企業,很多位於住宅底?,還有相當數量的露天燒烤,存在油煙擾民問題;揚塵污染,部分建築施工現場圍擋不嚴、運輸車輛無遮擋及裸土地面積綠化、硬化不足等。另外,全市17個市級以上工業園區(集中區),絕大部分尚未配套建設大氣治理措施,沒有實現天然氣入園、集中供熱等能夠改善大氣環境的能源供給方式。
對於這些問題,市人大希望大慶相關職能部門盡早研究措施及時解決,減少污染排放。
今年預計淘汰兩千“黃標車”
防治大氣污染是一項長期工作,而就今年的防治舉措,市環保局副局長徐國忠在“市人大在線訪談”時也進行了具體的說明。
徐國忠說,今年大慶將從6個方面采取防治措施,嚴格落實新建項目在減排、淘汰落後產能方面的審批,繼續落實等量淘汰、置換管理制度;推進石化行業催化裂化裝置煙氣脫硫等設施的建設;加快大型集中供熱熱源替代燃煤小鍋爐項目建設;繼續開展居民居住區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增加巡查力量和頻次,治理餐飲油煙擾民問題;加強對石油石化行業生產過程排放管理,實施加油站、油庫和油罐車汽油回收綜合治理工程。
最後是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徐國忠說,控制“黃標車”尾氣污染,大慶制定的“黃標車”限行方案即將實施。同時,今年大慶將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預計淘汰200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