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市民物業和街道辦建言:借環境整治徹修庭院破損路
2013-05-03 10:33:10 來源:生活報  作者:仲亮 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5月3日訊 連日來,在本報物業管理年看服務第三站“庭院路面破損掃描”中,哈市市民紛紛打來電話,反映了近300個小區路面破損的問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哈市庭院路面破損主要是由於年久失修、車輛碾壓、極端天氣等原因造成的,而小區物業則因經費不足等問題使得庭院道路得不到及時大修,陷入年年修年年破的怪圈。

  紅城小區內的破損路面

  對此,市民、街道辦、物業紛紛建言:將庭院破損路面納入城市環境整治大盤子,通過集中整治的辦法,徹底維修。

  現狀:破損路面多存在開放式老庭院

  “我們小區簡直就是搓板路。”“雖然物業年年修,但修完不到一年就又壞了。”連日來,記者根據市民反映走訪了道路破損比較嚴重的閩江小區、泰海花園、紅城小區等30餘個小區。采訪中記者發現,道路破損的小區庭院多為開放式小區,大多在二環以外。在閩江小區記者看到,小區的道路寬約5米,路的一側停著車。“我們小區不是封閉管理,各種車輛隨意通行,就把路碾壓成這樣了。”小區居民王先生指著路面上的坑說,這條路以前是水泥路,後來水泥開裂,石子就露出來了。

  據哈市相關部門不完全統計,每年春季,有近五成建於上世紀90年代前後的老舊小區或庭院出現道路破損、翻漿現象,數量達500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還有近600個。

  原因:年久失修、極端天氣和重載車碾壓

  去冬今春,哈市氣溫達近60年來最低,降雪量也是60年來最大。據業內人士介紹,寒冬時路面下會形成很厚的凍土層,春季氣溫回昇後,凍土層上部先融化,易造成路面裂縫、翻漿等。而地面融化的雪水順裂縫而下浸泡路基,車輛碾壓後,很容易導致道路翻漿。另外,部分地下管線搶修後回填不實,也造成路面破損下沈。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一些小區由於年久失修,破損情況更加嚴重。

  據了解,普通自重約1噸的車輛,並不會對小區路面構成較大威脅。記者在道外一小區采訪時看到,一些貨車為了繞行方便,就在小區裡走。該小區物業人員表示,載重車將小區路面的瀝青層和碎石層壓得變形後,路面在冬春交際時因熱漲冷縮而變形加劇,最終成了翻漿路。

  業內人士建議,在小區入口處設立門禁,限制或減少貨車通行。同時應及時維修路面上的小破損。

  困境:

  質量不達標

  物業修不起

  哈市某小區的物業負責人表示,路面質量不達標是小區路面破損的主因。市政道路在維修時需要有灰土層、碎石層,還要有瀝青面,這樣的路面纔經得起考驗。而小區庭院路面的維修不歸市政部門。同時,房子有明確的保質期,但是小區內道路的保質期標准模糊,幾乎沒有開發商回頭來修小區庭院路面的,這就造成了一些開發商在修路的時候應付了事。

  記者了解到,一些庭院路面雖然出現了大面積破損,但物業卻無力承擔維修費用。有業內人士算賬說,修一平方米的小區路面大約需要70元,如果一個1000平方米的小型庭院需要維修,需要7萬元左右,這筆錢物業企業負擔不起,也就造成了哈市小區庭院普遍存在路面破損的現狀。

  出路:

  納入城市環境整治

  “庭院路面大修雖然有維修資金,但申請起來卻不容易。”采訪中有居民說。由於居民意見不統一,真正用得上的並不多。

  記者在道外濱江鳳凰城采訪時,哈市大山物業的工作人員說,道外區城建局通過街道辦對轄區庭院的路面破損情況進行了統計,由城建局進行統一整治。記者從道外區物業辦了解到,該區將小區路面破損問題與庭院整治結合在一起,今年有30多個小區申報了庭院環境整治項目。

  對於道外區的做法,很多市民、物業、街道辦均表示贊同。目前哈市庭院路面維修存在資金缺口,造成物業無力維修的現狀,哈市每年至少有500個庭院將進行綜合整治,建議將庭院路面維修納入庭院綜合整治,搭綜合整治的順風車修好破損路。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