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7日訊 『我主要就是把糧食收儲之後,進行烘乾、篩選,初加工之後再賣出去。去年,我這的經銷額達到5000萬元左右,收入也得有50萬。』工農鄉北斗村村民陳景生謙虛地告訴我們。他是鐵力市最早的一批糧食經紀人之一,現在是鐵力市糧食經紀人中的領軍人物。
鐵力市工農鄉北斗村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從事農副產品的經營活動,逐步建立了當地人員最集中、運作最規范、規模最大的一支農村經紀人隊伍。目前,這個村有96人參與經營活動,經營范圍也從單一的糧畜產品擴展到糧食、中藥材、山特產品、動物皮毛等多個品類,北到嘉蔭、烏伊嶺,南到上海、廣州等地都有他們的身影,全村年經營銷售總額達2.2億元。帶動當地開發藥材種植基地2個,糧食加工點3個,烘乾廠3個,建材加工廠一個,運輸車輛20多臺,飯店及商業零售、機械修理等商業服務點18個,多種經營收入已經佔到該村總收入的85%。2012年,該村人均純收入達到9900元,高出鐵力市農村人均純收入4個百分點。
在鐵力市農業局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市共有農村經紀人380名,其中糧食經紀人181人,年經營量約佔該市商品糧總量的36%左右。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該市農村經紀人數量還在持續增加。這些農村經紀人,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客商,幫著農民銷售,幫著客商收購,在農民和市場之間架起了『橋梁』。
責任編輯: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