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進鄉街區域十萬居民出行受阻 居民乘公交車出行
2013-05-09 09:42:23 來源:生活報  作者:宋揚 何興麗 戰新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5月9日訊 要想不堵車,就得不開車,改坐出租車或者公交車……”8日,哈市進鄉街高架橋全面施工第二天,進鄉街區域不少居民響應交警部門倡議,棄私家車改選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一些私家車主還聽從交警部門建議選擇外圍停車。記者再次踏訪7日最堵兩大節點發現,由於附近居民積極“綠色出行”,加上交警部門施行封閉進鄉街往阿城方向調流新舉措,兩大堵點車流銳減三分之一,早高峰時段車流也減少約三分之一,平峰時段車流基本趨於正常,交通明顯好轉。

  居民聲音:乘公交出行更方便建議大家減少開車

  “昨天路堵得不得了,所以今天我就不讓兒子和兒媳婦開車了,一家四口都出去坐公交車!”65歲的張女士家住立匯美羅灣小區,從事律師行業的兒子和在醫院上班的兒媳婦都是有車一族,小兩口一人開著一臺車,可7日因為遇到堵車,小兩口上班雙雙遲到了1個多小時。“坐了公交車,我們一家三口都沒遲到,倆孩子半小時不到就到單位了。”張女士覺得8日的選擇非常明智。

  家住進鄉街東山聚寶小區的任女士8日也選擇了坐公交車出行,她的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路不像昨天那麼堵了。“昨天從通鄉街就開始堵,從軸承廠到制藥二廠,至少需要一個小時纔能到,以前都用不上半小時時間。不過,今天好走多了,車流明顯少了,公交車速度也快了,建議大家都來坐公交車。”

  交警應對:進鄉街往阿城方向單幅封閉改成單行

  動力交警大隊二中隊中隊長徐傑告訴記者,為了避免擁堵,交警部門經過實地踏查,7日晚間緊急施行了最新調流措施:進鄉街往阿城方向單幅封閉改成單行。也就是說,進鄉街行車由之前的雙向通行調整為只能由哈阿出城口方向向市區通行,原來的雙向行駛致使通鄉街往進鄉街方向車輛擁堵,調整後大大提高了進鄉街往市區方向車輛的通行速度。

  “由於剛開始調整,一些駕駛員不知道怎樣進入進鄉街,問路的特別多,過兩天就會有所好轉。”徐傑告訴記者。8日上午,記者在哈慈崗采訪期間看到,不到1分鍾就有近10輛准備進入進鄉街的車輛停下,向執勤交警詢問進入進鄉街的線路。每遇到有車輛詢問行車路線,交警都耐心詳細地進行解答。

  現場走訪:堵點車流銳減早高峰也沒那麼堵了

  8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進鄉街與通鄉街交口的哈慈崗看到,相比7日大范圍擁堵,該交通崗的擁堵情況緩解了不少。在星光街上記者看到,等待信號的車輛不到20輛,相比於7日的擁堵數百米,路好走多了。

  據正在現場執勤的動力交警大隊二中隊交警介紹,8日早高峰,由於不少附近居民響應交警部門倡導棄私家車出行和外圍停車,加上附近居民熟悉調流措施後,已經開始改道從安通街左轉,經安通街、紅星路、紅黎街、三新路進入進鄉街,導致進鄉街周邊節點道路車流減少大約三分之一,早高峰車流也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基本上處於飽和、緩行狀態。

  總體來看,交通狀況大有好轉,也許暫時不用施行單雙號限行舉措了。

  -特別提醒:如何進入進鄉街

  從通鄉街駛入三大動力路,在母親廣場右轉進入安通街,經過紅星路跟隨車流就進入進鄉街了。


 

  乘公交車的市民注意嘍

  10條公交線

  8日起二次調整

  8日,記者從哈市交通運輸局公共交通管理處獲悉,近日,香坊區進鄉街高架橋工程開始施工,進鄉街部分路段改為單向通行。哈市交通部門月初對附近公交線路進行了調整。經過實地踏查,從便民角度出發,今起,部分公交線路再次調整。

  此次調整共涉及10條公交線路。

  -公交10路:從承德廣場發車,至鍋爐廠站走向不變,由鍋爐廠站起臨時調整經三大動力路、通鄉街、進鄉街至星光廠醫院終點,返回走向不變。臨時雙向取消母親廣場站、哈慈集團站、林機小區站、工程機械廠站、制藥二廠站、黎明大市場站,臨時單向增設母親廣場站(三大動力路118路站臺)、汽輪機廠站(三大動力路118路站臺)。

  -公交55路、60路、217路

  林業大學往樂松廣場方向,至鍋爐廠站走向不變,由鍋爐廠站起臨時調整經三大動力路、安通街、紅星路、紅黎街、三新路恢復原走向運行,返回走向不變。臨時單向取消母親廣場站、哈慈集團站、林機小區站、工程機械廠站、制藥二廠站,臨時單向增設母親廣場站(三大動力路118路站臺)、汽輪機廠站(三大動力路118路站臺)、熱電廠站、安通橋站、紅星菜市場站、黎明鄉教堂站。

  -公交22路、34路、118路、333路、337路、365路

  通鄉商店往軸承廠方向,至汽輪機廠站走向不變,由汽輪機廠站起臨時調整經安通街、紅星路、紅黎街、三新路恢復原走向運行,返回走向不變。臨時單向取消林機小區站、工程機械廠站、制藥二廠站,臨時單向增設熱電廠站、安通橋站、紅星菜市場站、黎明鄉教堂站。

  記者手記

  公共意識為先

  堵局之困緩解

  “我感覺像個溺水者一樣,堵得喘不過氣來。”這是7日哈市進鄉街高架橋全面施工第一天,附近20餘個小區十萬居民出行遇阻的情況下,市民張女士發出的感嘆。

  當天,由於進鄉街周邊新建小區眾多,規模又都很大,眾多居民一時間紮堆出行,導致進鄉街周邊車道變窄了,公交車也被逼得“改線”了,罕見的交通巨堵,堵得人們直窩火。然而第二天,當居民們仍帶著前日“恐堵”的陰影走出家門時,驚喜地發現,路沒有那麼堵了。僅一天之隔,這巨變的原因來自哪裡呢?

  記者在現場采訪看到,巨堵後的第二天,附近居民紛紛放棄使用私家車,改選公交車、出租車出行;部分開車的私家車主也改走繞行線路,即使不便也選擇在外圍停車;交警部門更是為破解堵局之困想盡辦法,不光外圍疏導、手動指揮,還不斷踏查,研究調整疏導車流措施;公交管理部門也及時因地制宜地調整公交車走向和站點,便民為先,躲避堵點……

  “這段時間特殊,大家都少開點車,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這是采訪中記者聽到居民們的共同建議。私家車出行少了,違停車沒了,出租車不搶道了……公共意識為先形成的合力發揮著它驚人的效力。

  這種合力更體現出城市文明的提昇。公共意識為先,堵局立時破解,這不失為治療城市擁堵通病的良方。

  8日,進鄉街上堵車情況大為緩解。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