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3年大規模城市源網設施改造建設將直接惠及千家萬戶
2013-05-09 15:04:5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王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9日訊 水、電、氣、供熱、通訊……這些無一不關系到百姓每天的生活,因此,地下錯綜復雜的管線又被稱作是“城市生命線”。一旦地下管線出現問題,就會直接影響百姓生活。今年,我市投資90億元,全面實施老城區既有源網更新改造和新區源網擴容配建及源頭生產供給能力建設工程,計劃新建改造管網總長1041.72公裡,新建擴建供熱廠、污水處理廠等源頭性廠站35座。

  這樣大規模的城市源網設施更新改造和建設將進行三年,目的是杜絕老城區地下管線“跑、冒、滴、漏”和路面沈降等問題,從而提昇百姓日常生活質量。

  幾場暴雨,帶病地下管線“癱了”

  去年夏季,我市頻繁的降雨和罕見的臺風“布拉萬”,讓“年事已高”、一直帶病工作的老舊管網受到重創。

  由於頻繁的局地強降雨,致使南崗區部分地勢較高處雨水急速匯集進入城市排水方渠。去年8月,排水管護人員在巡查時發現一條街路人行步道處有下沈現象,該區域是1964年修建的城市排水方渠沈砂池,由於長年腐蝕老化,在強壓力衝擊下,磚壁下沈,引起沈砂池收水口牆體出現長3米、寬1米的局部沈降,南崗排水公司搶修後纔避免出現更大險情。

  新戰略實施以來,我市不斷加大地下管網設施改造力度,三年新建改造各類地下管線4532公裡,管網總長度增加近20%。但因歷史欠賬較多,資金投入不足,大量地下設施未能及時進行更新改造,安全隱患嚴重。

  目前,我市解放前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排水管線及設備仍在超期服役,據市建委提供的資料顯示,江南城區有217公裡老舊排水管網建於偽滿時期和上世紀70年代前,佔管網總長度的18%。

  讓人懮心的是,帶病運行的不僅僅是排水管線。資料顯示,老城區內有567公裡解放前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供水、排水、供熱等管線及設備仍在使用,這些超期服役的管線,隨時都會出現“休克”。

  地鐵沿線“一電難求”

  一邊是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另一邊卻是供水、供氣、供熱等供給設施供應能力不足。與迅速拉開的城市骨架相比,基礎設施顯得有些滯後。

  對於東西大直街而言,原先的電網規劃能夠滿足現有周邊用戶的需求,還有一定的餘量。然而,地鐵實現試通車後,用電需求量增大,原有的電網就不能滿足需求,造成地鐵沿線、海城街周邊等城市中心區域出現供電緊張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在今年的源網改造中,將建設220千伏工大輸變電工程,主要滿足大直街沿線及周邊新增負荷的供電需求。

  同樣的問題也體現在燃氣等其他管線建設上。由於我市主要氣源為大慶氣源,引進方向為城市東部,因此造成西部地區為供氣薄弱點。近年群力、哈西等城市西部地區發展較快,隨著用氣量增加將在兩年內出現低壓區。

  管網改造,百姓直接受益

  在松蒼街管線施工現場,幾位居民神情專注地看著工人們更換供水管線。這裡的供水管線是斷頭管和卡脖管,沒有形成供水環網,因此經常出現供水不穩定、停水等現象。

  看著緊張的施工場面,大家也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施工完成後的居家生活:“換完這個供水管,咱們家裡以後就不用總准備大桶蓄水了”、“我看報紙上寫了,這次管線施工速度快,再說了,即使道不好走,克服幾天就過去了,畢竟換完管線之後,大家的生活就更方便了。”

  作為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今年市委、市政府把解決地下源網設施安全隱患、提昇城市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作為今後三年城市建設的重點任務,組建了由市建委牽頭的源網工程建設指揮部,實行全市源網建設統一規劃、統籌組織、集中力量推進。

  “希望我們的工程能夠得到市民的理解與支持”,市建委管線辦負責人說,源網建設與改造關系到千家萬戶,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現在源網施工的確給市民出行帶來了不便,但是待源網改造完成後,受益的是每一戶市民家庭。

責任編輯:宋巍